台灣以何種程序或名義加入亞投行,必須顧及國際現實及美、日的感受。
作者 / 林士清
台灣內部近期對於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陷入分歧與紛爭,無論是政治矮化疑慮及拓展國際經貿的訴求,我們必須先釐清亞投行之成立目的及對台灣經貿帶來的影響。事實上,亞投行之設立目的主要為中國的「一帶一路」沿線有關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其在融資模式上,將採公私合作關係(PPP)等多元方式,以公共資金為推動主力,同時招募民間投資參與,解決目前亞太地區龐大的基礎設施融資缺口,並促進運輸、能源、電信等領域之投資。總部預計設在北京,並規劃2015年內完成章程談判和簽署,年底前投入運作。不過,亞投行的成立概念卻捲起國際政治的千堆雪,主要是對於國際貨幣基金(IMF)及亞洲開發銀行(ADB)帶來挑戰。
台灣以何種程序或名義加入亞投行,必須顧及國際現實及美、日的感受。政府現正積極爭取加入美國主導的TPP,並持續推動臺美TIFA談判,爭取美方支持。然此刻面對美國反制AIIB,對於加入AIB的立場有必要顧慮美國觀感。若宣布加入AIIB是否有可能影響台美TIFA談判,進而提高我國加入TPP的困難度。
另一方面,AIIB被美國和日本視為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亞洲開發銀行(ADB)的主要競爭對手,而日本是ADB最大出資國,並由日本人擔任ADB總裁。加入AIIB亦需顧慮日本感受,是否可能影響台、日合作關係,及台灣於ADB之角色與地位,台灣還為ADB之創始會員國。
生在台灣且和衷共濟的人民,你可以贊成台灣加入亞投行,也可以反對台灣加入亞投行,只要是出自一顆「為台灣思考的心」,其實這不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題,而是一項開放的申論題。國人必須了解的是,類似進入亞投行之類國際經貿組織這樣的兩難,在台灣陷入國家認同的高度分歧時,各種主權敏感爭議會不斷發生。
這也不是誰執政就會不會有的問題,而且與我們意見相左的人,也不會是我們的敵人。台灣若無法於第一階段成為AIIB創始會員國,雖有可能喪失參與AIIB關於治理規範與制定管理制度之機會,但可免除國人對此議題的分歧態度,並運用更多時間強化政策評估及與對民眾的溝通。
在數位化、強大競爭的世界舞台,「實力、態度、決心!」決定一個國家的未來,當我們選擇走上街頭參加政治與社運時,也要想到有一天當政治成為我們的志業,多數的時間是學習、是努力與漫長的等待與忍耐、當我們選擇開放的路線投入中國或世界市場,也要想到我們自身的技術、研發、經貿實力能否在國際市場中面臨激烈的競爭。如果台灣擁有實力強大、又團結有信心的人民,加上有理想、專業、基本功紮實的經貿工作者,我們一定會更快速、清楚的了解我們要什麼?可以犧牲什麼?什麼是我們不可退讓的價值?以民主的方式做出對台灣人最好的決策。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