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不怕「通膨」,他們有長年的經驗知道如何馴服這怪獸。經濟學家怕的是「通縮」。
「通縮」如何可怕,只要看日本遺失的三十年就知道。你我會很納悶:「通縮」只不過貨幣流通不足,物價下跌,經濟活動萎縮,—— 可是中央銀行不是最拿手於「印鈔票」,降低利率,在「公開市場」買進債券,降低商業銀行的「準備率」,所謂「貨幣政策」的工具,出陳佈新,多的很?
「通縮」一上來,怎麼中史銀行一降再降利率,甚至降低利率至「負利率」,消費大眾仍然不為所動,因為他們深信物價會再降,幹嘛急著「舉債」消費,刺激經濟!作者有位朋友經常出入日本,他曾說過:日本中下階層篤定的很!通縮之下,他們手中微薄的「日圓」相對於物價,越來越值錢,除非必要,幹嘛急著花?顯然中下階層和出入股市、債市的「有錢階級」看法截然不同,你我一定想不到「通縮」和「通膨」也可演變成社會性的「階級對立」!
假如「中央銀行」不稱職,玩不出新把戲,老百姓只能期待大有為的「大政府」援救經濟了!政府可以使用「預算政策」,擴大支出,把錢投入基本建設、她心裏所中意的實業中,整頓效率不良的企業。這些不都算是是擴大規模,活絡經濟了嗎?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好法子,其實未必!
首先「預算政策」會面對的是「事業」的「結構問題」;例如說,「日本郵政」和「日本鐵道」都是年年虧損,是日本政府的財政沈痾,當然是首先要整頓,轉型至有效的民營事業。台灣公民只要看自身的「中華郵政」、「台鐵」的改革,就容易明白,日本政府面對的是千百倍困難的工作和政治壓力。政府的「舒困」透過複雜的結構,極可能會消失無蹤。還有農業地區的「信用合作社」,台灣公民大概容易明白「信用合作社」的為甚麽效率差、和腐化。更重要的是這些區域都是執政黨「自民黨」的票倉,你敢大刀闊斧?
話說如此,中央政府總可以發現值得投資的「實業界」,透過銀行把低廉貸款放入實業界公司,有助於經濟的活絡,脫離「通縮」。不幸的,銀行如何評估實業界公司的資產,顯然公司資產在「通縮」經濟不景氣的打擊下,資產已不再是當年貸款時評估那樣。如果以現時市價來評估,許多公司是負值,應該令其倒閉,假如這樣幹,一定全國括起倒閉潮,風吹草𠍾,哀鴻遍野,不再是經濟風暴,而且是政治上的地動天搖。
所以,不論經營好壞,銀行「低利貸款」只能雨露均霑,哪有「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經營好的公司也把辛苦得來的貸款,只用於修補「資產負債表」,而不是投資新的事業體,不管安倍首相射了三隻或是五隻箭?自民黨前副首相麻生太郎很挫折,曾經建議日本經濟要打掉重練,以希特勒(重整軍備)的國家資本主義為師,而飽受評擊!
台灣辜家有位富二代,聰明絕倫,在日本是有名的經濟學家,也是金融事業的經營者。多年前寫了一本書,討論日本經濟。書一出,在美國、日本都洛陽紙貴,風行一時。許多歐美人士相信日本學者終於正確了解日本經濟的問題所在,解決之道即日可待!山雨欲來風滿樓 ?人人渴望甘霖的到來,可是十幾年過去了 !
事實上,不能怪日本的聰慧不足,日本的「通縮」和「通膨」的難題,就是今日全球流行的「泡沫經濟」的一個樣貌,你我可不要把它視成是日本特有的問題:泡沫吹大了,怕吹破了,破壞了(古典經濟學的一般平衡);一旦要泡沫消氣了,如果消的太過火,就有「通縮」的大難題,泡沫很難再吹大起來,恢復另一循環的暫時榮景。
經濟學家若無法發現新的「成長理論」,無法排除「泡沫經濟」,日本式的「通縮」永遠是威脅。你我大概不會相信「通縮」只會發生在日本,其它發展過度、泡沫吹的太大的大國們,到頭來不會有如何「消氣」的通縮難題嗎?日本只是先車之鑒 !
作者: 張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