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美國總統大選日逼近,決定國際霸權走勢的關鍵選舉將決定未來四年發展。目前無論從民調及氣氛來看,川普當選機率似乎高於賀錦麗,本應為美國家內事卻在台灣有高度關注,畢竟台美貿易、技術合作與國防安全有緊密關聯。川普近年來越走偏鋒、象徵及右翼主義抬頭,慣在政治問題上的美國利益優先、容易煽動民眾流於感性與狂熱,甚至誤解台美數十年的合作,其實呈現互補關係,並非僅一方受利而已。因此,我國政府與民眾須思考一個問題,即「川普當選後,我國如何與之交往?」在貿易及美台關係中取得平衡,並避免衝突發生。
目前國際局勢有重大變化,誠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多次提及的「全球化已死」觀點。這是必然發生,因為過去數十年來的新興全球化,雖進一步創造更多財富卻製造新的衝突,如各國貧富懸殊、南北球發展失衡、東西文化衝突、國際局勢動盪等。甚至現實國際矛盾與歷史陳跡–「冷戰遺緒」互相融合,故以歷史、民族或意識形態為藉口,實則為大國霸權競逐。在俄烏、兩岸或韓半島上皆上演衝突,然而川普象徵的新崛起政治勢力卻將上述種種衝突,簡單歸因於他國與移民問題,恐導致錯誤歸因而使問題更加嚴重。
例如,川普自從今年中以來數次強調台灣搶走美國晶片供應鏈,甚至指責台灣搶走美國人工作機會,忽略國際分工觀念。無論此種言論是否作為日後與台灣談判的籌碼,企圖使台灣讓利的藉口,皆不利台美關係發展與貿易往來。甚至,美國欲維持既有霸權地位,關鍵在於核心科技技術,若無晶片代工則美國企業也會面臨供應鏈斷鍊問題,無法有效制衡虎視眈眈的中國科技巨頭。
至於如何與川普政府接觸,即使民進黨政府過去有與川普政府接觸,有正向發展,然實則台灣係作為美國對中政策一環,台灣是中美兩強間博弈的棋子。因此,如何既不違反台「美隱形同盟前」提下,又能防止川普「暴衝」,確實是一大難題。也許台灣嘗試以國會或與共和黨交流空間來制衡川普政府。尤其是國會,美國有強烈兩黨制衡傳統,故我們應重視國會外交,強化台美國會正向往來。
因此,我國國會應該停止內耗,藉由非正式管道多方面與美國接觸,例如國會、民間、媒體、學界與產業,增加美國選民認識台美利益共同的觀點,以預防川普上台後厲行關稅戰、科技戰爭等。誰云弱國無外交?在於弱國是否舉國一致,如今國會背葛不休、無法一致對外,無疑使局勢亂上加亂,更顯孤立。
作者 / 風林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