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在立院聯手封殺總預算付委等行動,看藍白2黨的自絕後路
在美國深陷經濟大蕭條的1931~1934年間,由2名鴛鴦搶匪—邦妮.E.帕克、以及她的男伴克萊德.C.巴羅為核心,與多名同夥合組的幫派「巴羅幫」,趁當時美國各州州警管轄權及搜捕體制的不備,橫行無阻於中西部各州,犯下多起加油站、雜貨店及銀行搶劫案,名噪一時、成為儼然俠盜般的知名人物,但最後仍遭德州與路易斯安那州2州州警聯手埋伏擊斃。
雖然,以法律與社會的意義而言,這對鴛鴦劫匪確實有必要明正典刑,但這對劫匪從結夥到遭擊斃的始末,仍然在1967年8月上映、並取得票房佳績的美國電影《我倆沒有明天》中,被作出某種程度的美化、賦予一定的浪漫色彩,只是這樣的描寫是好是壞,就很有商榷的空間了。
如果把政黨比擬為人,在當今的「中華民國.台灣」政壇,特別是當前的中華民國立法院中,也有一對如同「邦妮與克萊德」的政治苟合鴛鴦匪徒、夥同其幫眾,不僅不管自身未來是否還有明天,也不管這些非行會對台灣造成多少傷害,為了謀求其自身欲望的滿足、以及一時性政治利益的最大化,而從事各種亂政、甚至公然違反過渡約憲體制的非行,他們是誰?
—台灣民眾黨在這樣的關係中,扮演相當於邦妮.E.帕克的角色。
近期,該黨在黨主席柯文哲,因為任職台北市長期間,涉嫌在京華城改建容積獎勵一案,圖利威京集團,遭收押禁見於台北看守所後,不僅不思反省,反而上自黨內大員、下到一般支持者,言行都有益加張狂乖僻之勢。
而其立院黨團黃大總召,基於他對民進黨的長期仇恨,而將柯文哲遭收押禁見一案,全都歸咎於賴清德總統介入偵辦與迫害的同時,更為了該黨的中央委員選舉、代理主席推派,乃至於明年黨主席改選,與2026年多合一地方選舉等等的政治利益算計,執意維持上個會期以來,以政治妾婦之姿,與中國國民黨進行政治苟合的路線。
—而中國國民黨,則在這樣的關係當中,挾其立委人數優勢,扮演類似克萊德.C.巴羅的角色。
該黨在年初的中華民國總統.立委大選當中,雖然總統仍鎩羽而歸,但在立院方面,則趁民進黨仍受其左翼稗政、及中國認知作戰內外因素夾擊所累,以1席之差重獲立院第一大黨寶座,夥同其2席黨友與民眾黨8席不分區立委,在立院形成穩定多數,並試圖以此為基礎,貪婪地攫取各種權力上身。
於是,在新一屆立院第一會期,有識者可以看到,藍白兩黨以宛如「邦妮與克萊德」搶掠商家的架勢,無視於中華民國憲法本文與其增修條文所共構的「五權分立」體制,就是要透過修法掠奪權力的方式,將其自身打造為中華民國台灣的新.最高蘇維埃,凌駕於五權中的另外四權之上。如此離譜且越權的立法,遭到民進黨立院黨團,以及監院等機關,透過提出釋憲的方式,將戰場延伸到憲法法庭,其主事者更在準備庭及言詞辯論庭,表現得離離落落、氣燄大消,甚至很可能即將迎來違憲的判決,都是這群人自作自受。
而經過一整個暑假的休會期後,這對政治鴛鴦劫匪不僅依然故我,甚至還有變本加厲之勢,於是:
.將中央政府各部會施政所需,各項全台一體適用的社會福利、公共衛生及育兒等等的長期計畫,以及中央對各地直轄市及縣市政府重大建設補助等事案在內,統括於一的明年度總預算案,竟已2度遭藍白挾其人數優勢,封殺於程序委員會不予排審。
.同時,藍白這對政治鴛鴦劫匪,也繼續揚言、或甚至著手施行他們「有中華民國特色的『砸爛公檢法』路線」,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在柯文哲遭收押禁見後,揚言對司法院、法務部及北檢的明年度預算開刀,可以理解為當代邦妮作案前的叫囂。
而一向獨有法學「創」見,屢有驚世發言的藍軍翁大不分區立委,近日不僅就死刑限縮適用的憲法裁判一案,向司法院大法官嗆聲稱「大法官的憲法判決,不一定能拘束立法院」;她更身體力行,再度提出「憲法裁判法」的修「正」案,執意要將憲法法庭可得作成裁判的門檻,從原先的過半提高到2/3以上,意圖在今年10月底7名大法官任滿離職後,壓住賴總統提名的7名大法官不審查,藉此癱瘓憲法法庭運作,使藍白這對鴛鴦劫匪,可以更加毫無顧忌地收割權力、毀壞中華民國憲法過渡約憲體制的權力分立等架構,其後續效應如何,很有繼續觀察的必要。
而藍白這對政治鴛鴦劫匪,其少數立委諸公諸婆,以總預算為對象,「瘋起來連自己人都殺得下去」的作法,也終於波及到仰賴中央補助重大建設計畫,藉以美化其政績的泛藍地方首長與其在地立委。
在台中市宛如變色龍般,最後受媽媽市長羽翼,進而進入立法院的羅大立委,一度出於自身利益算計,為了降低總預算排審的障礙、使台中市受中央補助的建設及福利能快一點通過,在立院程序委員會的退回總預算、不予排審的表決中投下棄權票,結果弄得自己裡外不是人,旋即轉彎、向執意跟藍白中央一起硬幹的支持者道歉,正是這種黨中央與地方、大腦與手足之間,立場與利益開始出現扞格,進而使得行動無法協調的表現。
筆者相信,如果藍白中央還要繼續配合中國黨政當局的亂台毀台意圖,既硬幹到底,同時也不顧後路、甚至在政治上尋求「我倆沒有明天」般自我滅亡的行事風格,相信羅大立委應該不會是最後一個發難、甚至試圖自救求生的地方型政治人物,而這樣的變化與其效應,會如何波及2026年的多合一地方選舉,也愈來愈有觀察的必要。
作者:吳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