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中元普渡已經結束,發行和影響力主要在台南的中華日報,民國113年8月20日的B8版用斗大標題報導一則可能許多國人不知普渡消費新聞。那就是宮廟在中元過後留存許多普渡商品,紛紛轉贈給社福團體和愛心單位,在大量湧入下竟變成另一種商機。那就是轉售或自賣,於是一箱12碗特大號統一肉燥碗麵,市價250元以100元購入,然後150賣出。得意一天葵花油用100元賣給消費者,但因這些好兄弟吃過商品大多有捐贈者名稱,所以要求得開車前來購買,而且是得能遮住購買物品車種,該報說在台南某路底商場內有兩家專賣店。
此種對好兄弟今日公祭明日忘記會不會惹惱「他們」那是通靈之事在此不論,但是此種中元賺一波,和買便宜貨的地下經濟確實值得探討。首先要問的是捐贈中元普渡商品給社福團體的宮廟知不知情?會不會有愛心遭到扭曲成了賺錢工具的不悅。同樣的,社福團體和愛心單位收到普渡商品,真的沒有去處?特別是那些還要幫助的底層居民嗎。假若是轉贈給弱勢者之後的剩餘,在拿去市面流通販賣,還勉強可以接受,若只是圖利那這些錢財,那有透明公開的明細嗎,該不會也搞的和政治捐款一樣吧。
當社福團體和愛心單位,會把宮廟捐贈的中元普渡商品當成經銷商,去用於低於市價轉售,是否經費運用上有問題?不得以才出此下策去找錢,若真是如此那就值得地方政府的社會局去重視並協助。若單純就是只為不賺白不賺,反正錢也不會咬人,腦子就盤算著台灣社會基本上都有愛心去相助社福團體,然後把普渡商品,當成有如漁民在季節才有的烏金去撈上一筆,然後又在地下經濟中熟門熟路者,在此際能用低價購入愛心物資,然後像當下炒AI股票賺上一波,而最終購入者也在賺錢不易能省則省下,用有門道去即時出手,省下家中日常開銷,這真的是特定縣市才有的現象?還是全省都有,只是你我不知情沒管道罷了。
普渡商品經宮廟轉贈給社福團體後,竟能發展當地才有的「福利熊,享福利」地下經濟,而且還是用快閃去經營,那只能說還真符合台灣早期外貿精神,但卻在這裡面存有太多的功利掛帥去操控著民俗節慶,還有禮俗的真義被高度世俗又沾染銅臭。這就和母親節、情人節一樣,只是沒想到今日人們,早就把發財和省錢目標,也對孤魂野鬼下手,而這又是一種社會心態的層面的質變了。
作者:張勳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