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組織領袖峰會近日於哈薩克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於會議前一日進行雙邊會談,這是繼今年5月中旬普丁赴北京展開國事訪問後,中俄元首短短2個月內二度會面,普丁遂形容中俄關係「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階段」。然而,綜觀中俄兩國近年諸般互動,雙邊關係並非「史上最好」,而僅是為聯手對抗西方而維持友好表象,實際上潛在裂痕不斷擴大。
首先,中俄聯合聲明對雙邊關係的表述漸趨保守。2022年2月,中俄發表聯合聲明,宣稱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今年5月中旬普丁赴北京國事訪問後,中俄聯合聲明卻表述雙方具有「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性質,不再提及「友好無上限」的說法,顯然劃下中俄關係的底線,如此立場表述的重大轉變,係源自美國對中國的極限施壓。事實上,今年4月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時,就公開要求中國停止支援俄羅斯軍事體系,且嚴峻表示:「如果中國不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會解決」,顯示白宮意欲打破北京在西方陣營與俄羅斯間兩面逢源的算盤,倘北京執意援俄,就可能招致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更嚴厲的制裁,如美國媒體曾提及的金融制裁。因此,儘管中國亟需聯手俄羅斯突破西方的圍堵,但仍不敢「無上限挺俄」與白宮翻臉,以免每下愈況的經濟再經制裁蒙受重大損失。
再者,中俄兩國的權力競逐已浮現於本次上海合作組織領袖峰會中,首先是俄羅斯的親密盟邦白俄羅斯正式加入組織成員,其次是印度總理莫迪缺席峰會,克林姆林宮隨即公開表示極重視莫迪將於7月8日至9日至俄羅斯的訪問。上海合作組織目前的成員國除與俄羅斯邦誼穩固的印度外,其餘成員國大都覬覦中國的經濟銀彈而傾向北京,所以俄羅斯拉攏其扈從白俄羅斯加入組織,又聯手與中國邊境衝突日熾的印度來抵制中國,以抗衡組織內過度倒向中國的權力結構。
此次峰會的東道主哈薩克是中亞最大內陸國,中亞五國曾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後,中亞五國仍長期被視為俄羅斯的後院,然在俄羅斯深陷俄烏戰場泥淖無力兼顧中亞之際,中國大肆擴張於中亞的布局,2023年舉辦第一屆「中國-中亞峰會」,在俄羅斯未參與的情形下,達成54項「主要合作共識和倡議」,並建立中國與中亞元首會晤機制,議定第二屆峰會將於哈薩克舉行,確立中國與中亞的多邊對話機制,此舉自讓俄羅斯大為不滿,惟當前俄羅斯受制裁和戰事所困而實力日衰,在俄烏戰爭上又需要中國的奧援,只能無奈吞忍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值得注意的是,參與中亞地緣政治的大國除中俄外,美國為避免中亞成為制裁俄羅斯的缺口,近年來亦開始強化其與中亞的關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2023年2月底出訪中亞五國,同年9月美國總統拜登也於聯合國大會場邊首度於中亞五國領袖進行會談。
作者:王昱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