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個台灣天團因為在演唱會上表示親中言論,引來國內軒然大波。固然這個樂團,過去已有許多擦邊球表態經驗,但由於在台灣長久不墜的歷史地位,大家仍多有期許,不過這次可為徹底重跌,迷失在中國設下的圈套裡,讓台灣人內部自我矛盾是中國所願。然而,不管哪個產業,多年來只要親中等於放棄成長,幾乎沒有一個能夠置身其外。
台灣從1980年後,中國改革開放列車開啟,造就中國吸納許多台灣資本。中國當年確實就如世界工廠,甚至以韜光養晦的低姿態,懇求台商到中國投資,甚至許多制度給予台灣比外商更好待遇,放棄國族符號要求,只要能賺錢、兩岸發大財就可以。
所以絕不是只有藝人,最早的傳統產業,如石化、食品,或是後期的高科技電子、半導體業都聞風而至。中國當年固然都給予最惠待遇,甚至不計政治理由,一律在商言商。最早出現打擊的,是奇美的投資案,創辦人許文龍被迫因此道歉換取中國的利益。李登輝總統在1990年代末,提出戒急用忍策略,甚至逼台塑六輕回台,我們很難想像若今天六輕都控制在中國手裡,台塑是否還能有今日榮景。
另一方面,我們已經漸漸看到投資中國的惡果逐漸浮現,川普的美中貿易戰更是敲響親中產業的喪鐘。美國直接禁止所有高技術產業輸入中國,尤其是晶片業,然而這30年來,許多心向中國的產業多已飲鴆止渴多年,不思進步、不願擴張投資,最後輕者遭中國接收,重者整個產業一蹶不振。
台灣最相反的典型案例,就是護國神山地位的台積電,縱使扁政府開放部分赴中投資,但仍謹守政府底線,用最落後技術投資中國,讓美中貿易戰之際,台積電受損不大,因為其六成客戶都在美國。此外,台積電並沒有放慢技術研發步調,如今能成神山企業,端賴他根留台灣,張忠謀創辦人堅持強調先進製程在台灣、根留台灣本質不變。
相反的,我們看到石化、汽車投資中國重摔,有曾與台積電並駕的科技公司日漸萎縮,更不要說藝人赴中表忠者,又有剩下幾位還在檯面上有傑出作品?有些人或團體,其實長年兩岸都順風順水,遇到政治介入藝術立刻無法放棄胡蘿蔔誘惑、更受懼於中國的政治恐嚇,終究屈服,但其實只會帶來惡果。
只有心向台灣,才能有所成,不論人才、技術都是台灣一等一。當下已是自由與獨裁的選擇,若心中還有藝術,就該回歸台灣。美中貿易戰更未見趨緩,唯有給台灣更多投資,未來才不會成夕陽產業!
作者: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