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針對民進黨選舉過程,流失大量年輕選票問題,許多人將矛頭指向短影音平台,包含抖音在內都視為關鍵。然而,對民進黨來說,問題的癥結應該是漸漸失語的年輕人話語權,民進黨或黨候選人不再是吸眼球、反建制的代表時,年輕人就很可能轉向他黨。需要強有力的溝通,以及更能解決問題的形象,才有助年輕票回籠,這不單只是民進黨的課題,也是全球民主國家都有的危機。
其實,早在2022年底縣市長選舉大敗時,就有人將問題歸結於抖音等短影音平台,為了是否要加入抖音,也有許多論辯。但基於對抗中的堅持,不跟中國平台起鬨的角度,最終仍放棄進入抖音市場。不過,民進黨也非坐以待斃,跟進拍了大量短影片在line、youtube上傳播,但效果如何?有沒有成功打動年輕人或是順利澄清錯假資訊,這就相較見仁見智。只是短影音是一個工具而已,該如何讓這項工具成為年輕人支持民進黨,關鍵仍在內容本身。
首先,在這幾個月下來的短影片,架式都非常充足,但可惜內容仍難免流於制式的官方宣傳。青年部有嘗試以更多元的短劇形式,來彌平過於呆版、制式宣傳的疑慮,但效果仍有限。也就是說,論產出的辛苦程度,也已經足夠感受到誠意,至於如何打動人心,就需要有更高明的處理能力。
再者,為何民進黨這次選舉文宣討論話題最多、也擴散效果最好的廣告「在路上」如此成功,關鍵其實也就是在內容。蔡英文、賴清德、蕭美琴用鄰家朋友般的方式閒聊,加上大家知道蔡英文很愛開車的元素,搭配很成功的影像技巧就取得空前成功。這優勢在於素材好、腳本好,自然能打動人,連柯文哲都承認那隻影片對他選情造成衝擊。
因此,最後民進黨必須要真正想的還是,怎麼讓支持熱度維持?年輕人的不理解之處在哪?為何科技業民進黨支持最多,科技業從業人員卻大多是柯文哲支持者?這需要透過大量的面訪,耐心的來釐清脈絡,找出問題對症下藥,才不淪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問題卻仍無法根治的惡性循環。
每一個世代都有不同的課題,但這個新世代年輕人深受社群媒體、同儕壓力影響,投票行為已經比只有電腦、手機、電視的時代複雜許多。不要去譴責年輕人無知,也不必因為年長者就年紀歧視,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包含高房價、低薪不敢婚生這些社會問題,如何釜底抽薪之道來解決,會比平台更重要。只要這些困境有解,甚至不用拍攝短片就有人會自然宣傳。屆時抖音上的效果也會下降,因為新鮮感不再,而若民進黨確實做事讓人有感,自然成功就水到渠成!
作者: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