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台灣選出2024年總統,結果不出意外是由民進黨賴清德贏得選舉,同時打破過去總統八年連任限制,同一政黨連續執政十二年,此舉無疑創下台灣民主史上一項紀錄。然而,由於國會立委席次呈現三黨不過半的局面,引起國內外許多關心民主人士、媒體的擔憂,擔憂新政府將陷入內耗及空轉局面,藍白可能連手杯葛許多執政黨所提之預算案等,重現扁政府時代朝小野大的格局。另外,由於賴清德被賦予強烈台獨色彩的印象,使得中美雙方對賴政府產生疑慮。尤其以中國反應最為激烈,在賴清德宣布勝選之後不出一日,即宣布東海反恐演習,雖以「反恐」為名,實際則劍指民進黨政府。更甚者,近日中共方面又惡意奪我邦交國諾魯。故在賴政府尚未完成政權輪替前,就發生種種內外交困的預兆,這些問題是否埋下台灣未來政經動盪的伏筆?
先從內政來看,縱使綠營在立院未掌握過半席次,惟從這次選民分裂投票來看,即總統票投與賴清德,立委或政黨票投給他黨,其僅擔憂民進黨權力過大、無人制衡之局面,政黨票仍得最多。顯現在綠營仍有52席,相較於扁時代情況不屬最糟,故仍可同時與藍白可分庭抗禮,況藍白雙方對內對外仍有許多矛盾,係綠營可合縱連橫的發揮空間,但前提是賴清德政府須表現出與蔡英文時代有不同外觀,方使選民有國政上煥然一新的感覺,否則下次無論是地方大選或2028大選無疑更加雪上加霜。因此,賴政府許在內閣及國會上,必須廣納不同陣營人才,無疑拉攏淺藍人才,畢竟藍營背後象徵台灣數百萬人民的政治態度,故藍綠合作永遠比與游移不定的白營更加有政治代表性。
再從外交看,外交無疑是內政的延長,選民所以在這次大選在眾多不利於民進黨政府的不利消息及對方負面選舉下,仍可有相當民意支持,其關鍵在於兩岸問題。從近20年來總統大選投票傾向,總統大選在台灣民眾心理上,無疑是對統獨立場的表態,無論從實際投票數與歷年來民調傾向,民眾雖多呈現維持現狀取向,對統獨立場保持模糊態樣,但最大民意共識即反對終極統一,這足以令新政府有相當民意基礎和在野黨進行交流及協商,表現出朝野上下一心態樣,不在重現昔日藍營單方杯葛扁政府軍購預算案多達數十次的紀錄。這種團結氣勢,方使台灣能受到更多國際有力盟國協助,縱使台灣與歐美列強、日韓間沒有正式外交往來,但挾著台灣在國際產業分工練與地緣政治上有關鍵地位,足以此優勢作為涉外談判籌碼。
從這此菲律賓總統對賴總統的祝賀觀之,無論其用何種名義或方式恭賀,皆顯現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道理」。近年中國經濟轉衰,民族主義下的中共招致許多國際怨言、樹敵漸多,當奪我邦交國以後,國人當不卑不亢、致力與中共有利害衝突的國家進行非官方交流,還需仰賴許多台商及國民努力,同時中國民眾在疫情封控間與經濟「內捲」問題下勢必有苦難言,因此綠營必須試圖讓部分中國人民感受台灣人將中共與中國人分別視之,方能使中國激烈民族主義稍微降溫,使其內部發生歧見,方是「不對稱作戰」的體現。
作者/劍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