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第一天,是本次大選唯一一場副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由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趙少康、吳欣盈3人進行政策議題申論、媒體提問與交互詰問,結論。在台灣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上台後,首先先分享自己有諸多商業經歷,獲得商業單位肯定,再來指稱:台灣產業發展不平衡,收入往高科技產業傾斜,服務業、傳統製造業生產力低賺不到錢,批發零售、餐飲物流不僅賺不到錢,甚至吃不飽。並且指稱:長期以來服務業薪資未調整,因為海峽兩岸服務貿易被民進黨擋下。
其實從這段對於產業發展的見解,可以看到吳欣盈作為投資人以及商人的中心思考,認為人民賺不到錢來自於政府的法規限制,應該更加開放自由市場競爭,像是:海峽兩岸服務貿易,才能讓台灣人獲取更大的商業利益。其實這是典型右派強調市場機制和自由競爭的說詞,認為這是提高生產力的有效途徑。而然這樣過度強調「生產力」的觀點,可能遺忘開放市場容易導致經濟不平等擴大,讓資本和資源可能集中在少數企業或個人手中。
其實不可否認吳欣盈稱「台灣產業發展不平衡,收入往高科技產業傾斜」確實是當代年輕人的共同心聲。但當年輕世代普遍認為「選擇已經比努力更重要」,帶領國家的領導者其解方絕非是無條件開放競爭市場,完全忽略開放兩岸服務貿易,中國市場規模龐大、低價勞動力的進入台灣,直接衝擊台灣在低價市場競爭的情況,也忽略絕大多數無法與中國企業競爭的小型企業更是直接造成失業衝擊情況。尤其根據當前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資料,2023年4月份16 至24 歲的城鎮調查,青年失業率達20.4%,也創下2018 年1月以來新高紀綠。當前中國青年失業率是台灣的2倍時,國家候選人認為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可以讓台灣服務業及製造業薪資提高,改善台灣人民的勞動處境,恐怕是痴人說夢。
台灣民眾黨面對青年議題,絕非使用投機的商人思維思考,將年輕世代面臨的社會問題推向自由市場中,忽略當前台灣社會真正不平等的主因,是政府對於產業發展的不平等投資,導致其他產業處於劣勢情況。應該鼓勵和支持不同類型的產業發展,且主張透過政策手段來解決不同行業之間薪資懸殊情況,像是:推動勞動法規改革,確保勞工的基本權益。確保不同行業和職業的合理薪酬。或者是強調教育體系升級,以提高年輕人的技能水平,或者積極鼓勵企業進行研究與發展,使他們更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需求。
我想若不談論這些,吳欣盈恐怕是無視勞動權益、不理解社會不平等加劇原因,可能造成台灣青年失業和就業困難的情況。
作者:李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