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自公元135年被羅馬帝國驅逐以來,就過著離散流亡的日子。到了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或稱之為錫安主義運動)興起,之後歷經二戰納粹大屠殺(數以百萬的猶太人被屠殺),讓絕大數猶太人意識到建國的重要性。
1948年以色列建國,卻也是巴勒斯坦人災難的開始,許多巴勒斯坦人遭到以色列的驅逐。1967年6月以阿戰爭爆發,這場戰爭被稱為第三次中東戰爭,由埃及、約旦、敘利亞聯合與以色列開戰。
中東的戰事,背後也牽涉到冷戰的兩大陣營。北約提供軍備武器給以色列,蘇聯也提供軍備武器給埃及、約旦、敘利亞。後來以色列大勝,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成為以色列的屯墾區,許多巴勒斯坦人被迫逃離到約旦。
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作為當時唯一合法對外代表的政治軍事組織,也以約旦為據點。後來巴解刺殺約旦國王不成,反而被約旦軍驅離,1970年9月約旦內戰爆發,造成許多巴勒斯坦平民被殺,這事件又稱為「黑色九月事件」。黑色九月事件後,許多原本逃離到約旦的巴勒斯坦人,再次被迫逃到黎巴嫩,他們在黎巴嫩環境惡劣的難民區過日子,飽受歧視,種族、宗教衝突持續惡化(許多黎巴嫩居民信仰基督教),還有部分巴勒斯坦人逃到其他地方,巴勒斯坦人從此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難民,過著顛沛流離、四處流散的日子。
1975年到1990年,黎巴嫩爆發了長達15年的內戰,前後共造成約12萬人喪生,上百萬人逃至國外。
1982年,以色列的夏隆(Ariel Sharon)領軍攻打黎巴嫩,在黎巴嫩的貝魯特難民營屠殺了1000多名巴勒斯坦人,這場戰事被稱為第五次中東戰爭。後來夏隆成為以色列總理,有「猶太之王」與「貝魯特屠夫」之稱。
1994年5月4日,巴解和以色列簽署了重要的協議。沒多久,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立,以色列開始從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撤走大量的軍隊,2005年,以色列再次從加薩走廊撤軍。
2007年,哈瑪斯控制了加薩走廊,巴勒斯坦分成兩個政權,一個是由巴解(法塔赫)控制的約旦河西岸,一個是由哈瑪斯控制的加薩走廊。比起巴解,哈瑪斯採取的是更加激烈的武裝軍事行動,他們的目標是要在現在的以色列領土、加薩走廊與約旦河西岸建立伊斯蘭國家。而黎巴嫩的真主黨,背後有伊朗的支持,目標是要對付以色列。
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
巴勒斯坦、以色列、黎巴嫩
歷史的衝突與創傷,是否有機會和解呢?
作者:陳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