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日由館長陳之漢與黃國昌號召,希望在「司法」、「居住」等這兩個議題提出改革。仔細看其訴求,司法希望能得到正義,而居住權則希望能公平,這個大的概念看似有理。然而仔細審視這些訴求之好壞,有待與社會進一步對話。不過,就以其宣傳的方式,乃至於整場活動的主調,仍是圍繞在批評執政黨,甚至以「吹冷氣」直諷是「當權者」的傲慢,代表著「人民」的憤怒。藍白黃等各黨派似有「圍攻光明頂」之勢,以下筆者將會細剖其各方立場。
首先,根據Jan-Werner Müller《解讀民粹主義》這本書中對「民粹主義」的定義,基本上具有三點。第一、批判菁英;第二、反對他者;第三、具有高度排他性的認同政治。簡而言之,即以自身為草根者為自居,對於非己方主張加以排斥,同時鞏固自身群眾的基礎。於審視在這場運動中,僅兩三萬人到場,那麼主辦者口中的「人民」是指「參與716遊行的人」還是全國國民?進一步詢問,為什麼他們能代表群眾?此外,在這些訴求之中,是否如其所言?根據全球資料庫調查網站 Numbeo中對142國家治安排名,台灣為世界前三。根據2021年內政部統計,近二十年來的犯罪率下降52%。換句話說,該訴求中嚴懲黑金槍黃賭毒,究竟是否應視為「個案」並將之以其他方式處理之,顯然主辦方有意將「地方」的社會新聞拉抬至全國性問題,而不考慮各單位處理的方式,一律統包視執政黨的錯。
其次,這場遊行的訴求似乎參雜了許多各式各樣的因素,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則更加直言「換人做做看」,對獲取權力的目的毫不掩飾。然而他做為新北市市長任內,就四、五月就有八起槍擊案,也不見如何處置。這種「吃碗內,看碗外」的行為,將自身的責任甩向對手,這難道是我國總統候選人的素質嗎?至於代表台灣民眾黨的柯文哲則是在這場活動中,得到最多的掌聲,這場遊行儼然成為了他的個人造勢。此外,細究該黨的立場,直說個人政績,然究竟該如何處理這場遊行所提的問題?換句話說,這些政黨是以「拉下民進黨」為主要目的,民眾不過是抬起這些政黨團體的工人。然而在這場全然變了調的「遊行」之中,代表時代力量的王婉諭立委發言,至少具有一定的論述基礎,讓「歪掉」的遊行,稍稍「擺正」,但當提到柯文哲的總總事蹟,乃至於該黨內與黑道掛勾等論調,台下卻噓聲不斷。
事實上,沒有誰能代表「人民」。筆者也認為執政黨自然必須承擔起不同聲音與指教,但是如果仔細剖析其遊行的訴求,最終仍須要進入國家體制內修改,而內部科層組織繁多,如何達到進一步的有效溝通,或許是可以思考的方向。仔細審視這場遊行既不能達到所謂「公平正義」,又以民粹式的動員,將口中的「人民、公民」廉價的不斷從嘴上講出,只會顯示其如此空洞。此外,主辦方與參與者對於中國勢力要脅下,仍對十年前的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立場抱有幻想。這場遊行參與的政黨各懷鬼胎,卻對國家安全疑慮的事情不清楚,或許這才是台灣社會最大潛在的疑慮。筆者認為,或許各方對「內政」乃至於公平正義有不同的想像,對外應炮口一致,因為穩定的局勢,才是國家內部一切價值追求的基礎。
作者/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