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歷史、法律及國際政治現勢等諸般因素的合力影響,導致「中華民國在台灣」自1996年起每4年1度的總統公民直選,與其說是一般正常民主國家的總統大選,更像是2種(台灣、中國)、或者甚至3種(較前者多出中華民國台灣)國家認同序列的定期無血內戰,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中國軟硬施壓、滲透浸潤等等行為的加劇,以及國民黨等泛藍政黨不加遮掩其中國代理人的本質,使得總統大選愈來愈像是衛國戰爭,只要台灣人選擇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使台灣產生淪入當代新冷戰體制下中國竹幕的危險,即將在2024年1月舉行的總統大選,也不能自外於此一基本格局。
雖然民進黨正式提名的總統候選人—現任副總統兼黨主席.賴清德,在截至7月初為止的大多數民調中,持續保持居首的3成以上支持度,但,由於:
1.蔡政府過去7年以來,在社會共識明顯不足的情況下,強推多項與環保或性別有關的左傾「進步」政策(前者如老車、減香,後者如同婚、同性婚姻收養子女),導致對社會議題態度較為保守的民進黨傳統支持層,與明顯具有進步傾向、年紀較輕的蔡總統核心支持層之間,或多或少存在意見相左的情況,雖然沒有像中國國民黨內部、甚至在整個泛藍般,出現明顯的整合困難,不過雙方多少仍然有些摩擦。
2.蔡總統從2010年代初期(當時民進黨依然是在野黨)起,明暗幫助一開始是台大醫院醫師兼醫學系教授的柯文哲,以及原本是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同時身兼多間大學法律學系教授的黃國昌等人,使柯文哲得以以所謂素人之姿,在2014年當選台北市長,黃國昌也組成新興政黨「時代力量」、並於2016年當選新北市第12選區(汐止及東北角)區域立委。
但這些2010年代初期被扶植起來的「新」政治要角,對台灣所造成的各種弊害,如今卻逐一顯現,特別是柯文哲,在連任驚險過關,2任台北市長任內並無過人功績(甚至他所自豪的所謂財政紀律,也是挪用市屬基金、挖東補西後所編造出來的記帳遊戲)的情況下,卻在2019年起逐漸興起自立政黨、角逐總統的大志,並終於在近期化為行動,加上柯文哲團隊對年輕族群、以及他們所使用的網路社群,早在大約2013~2014年間就開始大力經營,以講話有梗、好笑及敢言等要素為號召,逐漸吸引到相當比例的年輕族群,成為所謂的柯粉,而柯文哲與其柯粉的本質,充滿反智主義、思考淺薄但自大及犬儒主義等等傾向,就算不看中國黨政當局長期與柯文哲眉來眼去、以及柯文哲已經儼然成為中國在台新代理人的情況,這些傾向對台灣尚待深化的民主而言,已經成為未來的不安因子。
3.抱持「沒有人需要為他的認同道歉」的蔡總統,在進入第2任期後,不僅國家定位模糊台灣與中華民國之分的情況變本加厲,更在歷史論述及史觀等方面,愈來愈毫不遮掩向中華民國一側傾斜的情況,例如出席蔣經國紀念圖書館開館典禮時的演說,很明顯想要強行把蔣經國式的抗中保台,嫁接到當今面臨中國侵略威脅的台灣上,以完滿她自己所提出的所謂「中華民國台灣」概念。
這些因素疊加起來以後,所展現的變化就是台灣認同的停滯/倒退、以及「既中又台」錯亂認同的再抬頭。
以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持續進行中、至今已經累積滿30年的《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民意調查為例,2020~2022年期間,單純自認台灣人的民眾,從64.3%降到60.8%,但認同自己「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民眾,則從29.9%增加到32.9%。
而台灣認同在蔡總統任內的倒退,蔡總統自身模糊化國家定位、將國家認同相對化的結果之一,就是親中勢力益加猖獗,如果不是蔡總統與其英系為主的左傾進步勢力,在民進黨內犯下這些錯誤,加上這次大選至今為止,都還沒有像2019年中國彈壓香港反送中運動般,有強力的外在影響因素,柯文哲又如何能夠在近日提出所謂的重啟服貿,並且獲得一群沉湎於各種「奶頭樂」、但又極端自我中心,同時還兼有「自己想自己對」屬性的年輕人認同?恐怕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被台灣社會各界撻伐到自己消聲、當作沒有這回事了吧!
在以上因素的交疊與相互作用下,賴清德的支持度想要進一步向4成叩關、形成一個更加穩固的支持率態勢,也就還有相當的努力空間。
不過筆者認為,與其做一些只有進步派同溫層自爽的改變或宣傳活動、重蹈去年多合一地方選舉陳時中競選台北市長時的覆轍,賴清德毋寧應該突顯自己比在野其他候選人都正常得多、同時也具有穩定等正向性格的一面,對當前不同年齡層、以及各種不同向度群體各自重視的問題,提出適切且相互調諧、不至於出現扞格與衝突的解決方案,並朝向世代和解之類的整體大方向去前進,展現身為國家領導者所應有的氣魄與胸襟,間接突顯在野勢力「挾敵國自重威脅台灣」「為順應敵國侵略滲透所需,在台澎境內製造各種事端及衝突」等等的本質。
另外,順帶一提,民進黨在本次立委的艱困選區,拋出「民主大聯盟」的概念,希望能夠打破黨派等藩籬、在候選人的光譜上增加多樣性,但從目前已經公開的人選來看,雖然部份選區的人選不惡,但卻也有另外一些選區人選好壞與否頗值商榷,因此要達到「能夠與總統大選及立委政黨票的部份互相拉抬的程度」,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相較於民進黨「總統選情相對穩定,但仍然有課題需要克服」的情況,在野勢力的狀況,則像是一部不斷延長播映集數、但劇情發展卻陷入泥淖與混沌的另類三國志。傾向台灣認同的候選人,以目前與未來可預見的情況,很有可能只會有賴清德一位,但在野親中一側最後到底會有幾位候選人與賴清德同台較勁,是1個、2個或3個,目前仍然撲朔迷離,甚至筆者可以這麼說,恐怕直到今年11月24日中選會正副總統登記截止以前,都不能夠輕易的下定論。
中國國民黨徵召,但仍然要在全國黨代表大會獲得追認的候選人—新北市長.侯友宜,在並沒有認清「去年年底的高票連任,只是在媒體光環保護下的趁勢倖勝而已,並不是因為自己真的做了多少值得探聽的政績、同時也並沒有在外交國防等國政議題做好準備」種種與其自身本質有關諸般事實的情況下,不僅傳聞中的緊急惡補看不到多少成效,面對服貿問題,他不只支持重啟談判、更加碼宣稱要中生畢業後留台工作; 同時他也放不下身段、低不下腰,去跟黨內外泛藍勢力,特別是郭台銘、韓國瑜,以及具有藍軍色彩、位在台北及新北之外的地方派系,進行溝通與整合的作業;加上作為他大本營的新北市,市政問題千瘡百孔;面對一般民眾及年輕學子,不是答非所問,就是言不及義或東拉西扯、徒增他人笑柄。也因此,侯友宜5月中獲得徵召後,在少數親藍親中媒體的民調中所出現的慶祝行情,可以說是曇花一現,近期不僅支持率被柯文哲後來居上,更穩定居於3位當前已知主要候選人之末,只有馬英九才會在公開場合講出「侯友宜的民調名列前茅」之類嚴重背離事實的話。
雖然侯友宜以延請金溥聰擔任其競選辦公室執行長、以及接納多位馬系人士加入團隊等等的作法,暫時抓住避免立刻滅頂退陣的救命浮木,但以金溥聰已經多年沒有操作國政選舉等級的大規模選戰、可能也沒有足夠的銀彈來驅使媒體等種種的情況來看,金溥聰「在表定全代會的召開日—7月23日以前,將侯友宜的支持度拉抬回到20%以上、並重回第2名」的任務,是具有相當難度的挑戰。而金溥聰與侯友宜不是很喜歡地方派系的共通點,雖然很容易取得共識,但卻也為整合黨內及泛藍地方勢力製造障礙。所以筆者還是一樣的看法,金溥聰對侯友宜的選情,可能可以勉強止血,但開拓動能如何就見仁見智,而這也跟侯友宜能不能走完整場選戰,有一定程度的連動。
至於目前在民調普遍位居3名主要候選人中第2名的柯文哲,雖然看似氣燄高張,但他主張重啟服貿,宣稱自己「只反黑箱、不反服貿」,不僅與太陽花學運時的發言相悖反,同時也有顛三倒四的問題,當風向明顯不利於他之後,他只能用激越的「誰家的狗牽回去」之類暴言,當作自己從議題中脫身的煙霧彈,整個過程下來,看穿柯文哲親中、沒料等本質的台灣人愈來愈多,支持度消風實屬必然。
在選民結構方面,除了看似很熱情表態,但從思考邏輯、就政策對自身利弊得失的評價能力,再到對台灣內外局勢的掌握,無不充滿自我中心主義與漏洞,到時候會有多少真的去投票也很可疑的年輕支持層以外,在泛藍的部份,與其說柯文哲有什麼足以吸引人認同與支持的信念,不如說他是泛藍選民的次佳選擇、或甚至只是他們在本命候選人出現前的替代品。
部份惦記侯友宜在陳水扁總統時代獲得拔擢,累官至刑事警察局局長、以及史上最年輕警政署長,並在319槍擊案報告中,定調出泛藍選民所厭惡的陳述等等的過往,甚至產生「侯友宜可能會是下一個李登輝」之類奇怪想像,進而無法接受侯友宜的深藍選民,可能乾脆放棄投票,可能會基於這7年多以來,對民進黨政府的諸般施政(例如取消18%優存等優惠的年金改革)、以及因此而生的種種恨意,而產生「為了『下架民進黨』,可以勉強自己去投柯文哲;在郭台銘擺脫爭取中國國民黨徵召失敗的陰影、轉以連署獨立參選之姿重新起兵以前,柯文哲也是郭粉、以及所謂經濟藍或知識藍可以接受的人選。
但,朱立倫為首的中國國民黨黨中央,在侯友宜明顯無法成為區域立委候選人的助力,而這些候選人已經躍躍欲試、準備遊走於藍白之間的情況下,仍然執意推出防柯(以及將來兼及防郭的)條款,這樣的條款本質上是一把雙面刃,既針對黨所提名的立委候選人,同時也在防堵柯文哲持續蠶食泛藍票源,預期這樣的措施,將會為柯文哲進一步爭取泛藍支持添加難度。合理預期,在郭台銘重新起兵表態參戰以後,以老虎軍團為名的郭粉、所謂的知識藍及經濟藍,甚至是深藍,將會有相當的比例重新歸隊到郭台銘一側,構成郭台銘核心支持層的基礎,這部份一抽離,柯文哲的支持度就將會被打回原型;
因此,我們可以說,柯文哲目前看似形勢大好,但,他的實際支持度,一方面可能有公關公司及網軍在操作帶風向,同時也有不穩的情況,一旦總統大選形成四腳督的態勢,柯文哲在無法出頭、坐二望一夢碎的情況下,會為了民眾黨在立院的席次等黨勢與發展可能性等因素,堅持到什麼時候及地步,抑或是接受郭台銘的條件整合於一,都將會是值得觀察玩味的議題。
雖然還沒有重新表態正式參戰,但企圖心愈來愈昭然若揭,走連署登記路線、獨立參選的傳聞也愈見高張的在野第三人—郭台銘,近期動作不可不謂積極,不僅繼續保持團隊編制,持續隱然以總統候選人自居、提出各種國政政策(當然好不好是另一回事,例如他的教育五大政策看起來洋洋灑灑,但如果真的要具體執行,仍然有大量問題需要處理,教育國是會議更有可能淪為大拜拜,再加上他對民進黨政府恢復兵役役期後,較過去更為人性化的3+1方案的反感,更顯示他親中的本質其實從來沒有改變過),更勤走行程、持續擴大拉攏具有泛藍背景的各地地方派系頭人;而外交方面,在或多或少想要跟朱立倫、以及他所選定的侯友宜賭一口氣的心態下,郭台銘規劃再次訪美,竟然準備打季辛吉牌,儼然有請季辛吉出關,為他所提出的、如今看來有讓台灣「南越化」心機的「金門和平宣言」背書的態勢,以此展現「我(郭台銘)比侯友宜更有國際觀」的表象,下如此重本,如果沒有想要出馬角逐大位的意志,也實在是太奇怪了一點。
雖然郭台銘明顯較在野另外2人更討泛藍地方派系的歡心,只要一聲令下,泛藍地方派系就可以用既有的組織網絡,為郭台銘衝刺連署書;郭台銘也在傳聞「相關人士向侯方遊說中,逕行宣稱『侯友宜民調這麼低,要怎麼繼續選下去」、以及「併購柯陣營及台灣民眾黨」的話題中,展示「左吞侯友宜、右併柯文哲」、把總統大選當作企業併購來玩的態勢,而作為併購目標之一的柯文哲,過去曾經稍稍透露過「不選總統也可以」的口風,也有意在併購議題的風頭過去後與郭台銘會面,但筆者不太相信柯文哲不會記得「2008年國親合的結果,最後是親民黨立委悉數被中國國民黨吃掉」的事實,柯文哲就算自己不選總統,但台灣民眾黨如果在2024年後泡沫化的話,那柯文哲就沒有政治意義的未來了,筆者更好奇的是,在「侯郭整合困難」、「侯柯不可能合」,以及「柯郭關係在金門會後暫時形同凍結」的基本態勢下,如果郭台銘要併購柯文哲與其民眾黨,郭台銘會開出什麼樣的條件來試圖誘引柯文哲,而柯文哲又將如何應對。更別提郭台銘本身所存在的中國因素及親中心向,至今還沒有受到台灣社會的高強度檢驗,不管郭台銘正式參戰後,有沒有完成在野歸一統的全面整合,都很難迴避掉台灣社會對他的監督檢視。
恕筆者直言,雖然在野的潛在或正式總統候選人,目前還在上演三國志,不到最後絕對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結局,但這樣的三國志很像是具有親中色彩的3位候選人,透過對各種政策的表態,爭相競逐中國當局的認可與支持,要他們基於純粹的台灣本位立場,針對台灣的自主與永續,提出真正有利於台灣、台灣社會與台灣人的各種政策,無疑是緣木求魚中的緣木求魚。也許侯柯郭這3個親中的在野總統正式或潛在候選人整合失敗,並在不斷的相爭下耗損實力、同時牽動立委選情(想想郭柯也都有自己的區域立委候選人,對中國國民黨正式提名的候選人展開狙擊,那會是什麼樣的大混戰),最後通通敗選,對台灣會是不錯的結局吧?
作者/江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