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總統大選的選情,特別是在野藍白兩黨、乃至於整個泛藍的部份,在距離投票日只剩半年多的現在,仍然處於相當混沌的狀態。
一方面,中國國民黨朱立倫主席正式徵召、但仍待該黨全代會追認的候選人—新北市市長.侯友宜,大概是該黨內部的某些族群及派系,不願意看到又一個台灣人成為該黨領袖、甚至在總統大選中勝出的情況吧,在去年地方選舉結束、他本人獲得高票連任後,原先享有的媒體護身光環逐漸消退,無心市政、市政問題千頭萬緒,行政能力與國政相關認知同樣有限、口語表達也屢屢出包,欠缺黨內人和、無法放軟身段爭取黨內支持等等的短處一一浮現,導致徵召後支持率迅速下挫,「在目前已知3位主要候選人中支持率居末」的態勢也逐漸固定、難以扭轉。
既然理論上的主帥無法穩住局勢,那該黨內外、乃至於整個在野陣營,開始進入「人各異志」的狀態,也就是相當合理的發展。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國民黨目前已經確定的區域立委候選人,親身展現「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的意涵,或直言「不願意跟會輸的總統候選人同台」,或嘗試與其他山頭接觸、不再將雞蛋放在侯友宜這個籃子裡面,或乾脆直接倡議在野大聯盟,甚至講出「只要自己能夠獲得支持,總統與立委政黨票怎麼投都可以」的話;爭取中國國民黨徵召、卻未獲朱立倫主席為首的黨最高層青睞的郭台銘,在持續發表政策、展現不同於侯友宜的政策力(姑且先不論他的政策良窳與可行性)的同時,也已經在評估是連署獨立參選,抑或9月恢復中國國民黨黨籍後發起反攻、奪下黨權及總統提名。
而前台北市長、現任台灣民眾黨主席,同時也是該黨正式提名的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更是侯友宜走衰後的最大受益者,近期支持度與侯友宜黃金交叉,雖然從民調來看,只有1間電子媒體近期做出柯文哲躍居第一的民調,「望一」的趨勢不能算明確,但至少「坐二」的地位已經算是確定下來。
造成柯文哲與侯友宜支持度的黃金交叉,固然有原先支持中國國民黨的深藍、所謂外省等族群,因為年金改革等因素導致利益減損、對民進黨政府恨之入骨,希望能夠結束民進黨執政,但也因為「害怕出現下一個李登輝」之類在正常台灣人看來荒誕不經、但他們卻煞有介事的理由,無法接受侯友宜成為該黨總統候選人,於是轉而將希望寄予柯文哲一側的因素在其中;但,柯文哲從2013年役男洪仲丘遭不當管教懲罰虐死、以及因此引發的「白衫軍」運動開始,大力經營以BBS站「批踢踢實業坊」為首、為年輕族群所愛用的社群網站,並經次年2014年的反服貿「太陽花學運」、以及同年稍後的台北市長選戰而迅速壯大,從此以後開始在年輕族群享有相當聲望,而柯文哲也樂於在其間打造出「率直敢言」「藍綠之外的第三選項」等網路人設的情況,卻也是不能被忽視的另一股動力。
更進一步地說,在蔡英文總統執政下,民進黨政府過度討好環保、性別及勞權等各種進步社運圈,結果導致不那麼「進步」、甚至有反政治正確傾向的其他年輕族群,產生遭到蔡政府忽視的感覺,這是部份年輕族群與蔡政權逐漸疏遠的遠因之一。
另一方面,蔡總統在第二任期,一邊高呼抗中保台,但同時卻也無力統御軍方、放任軍方繼續用過時的刺槍術等訓練手法來操練役男;軍內中國間諜事件頻傳、軍外退役將領公然與敵國唱和等情況,蔡政府也無力制止;甚至蔡政府還在繼續試圖縱放更多港澳中國人入台定居,製造更多安全保障風險,諸如此類的亂象,一方面讓真正重視台灣安保的年輕青壯族群,對蔡政權產生氣餒或憤怒的觀感,一方面讓本來就有犬儒主義、或反抗權威之類傾向的另外一些年輕人,對蔡政府抗中保台等口號產生逆反心理,或乾脆用看笑話、以及「放羊的孩子」的角度,譏笑民進黨政權的相關措置。
而在「房價若瞬間崩盤,必然會導致金融系統壞帳遽增,而且還會波及週邊建材、工程等各行業景氣,徒增台灣社會不安定因素」的考量下,蔡英文政府當然不可能操弄或坐視房價崩盤,而只能一邊透過調昇基本工資及減稅等等的手段,讓年輕人逐漸變得好過一些,一邊試圖讓房價緩漲或緩著陸,但,這些措施卻也變成部份年輕人眼中「蔡政府打房不力」等失政的罪狀根源,進而對民進黨從支持到疏遠。
在部份年輕青壯族群對民進黨或不滿、或有超出合理範圍外索求,卻也沒有將國家認同錨定在台灣本位立場上,認為中華民國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只有深化民主、而無國本定位問題,也無視於柯文哲諸多紅統跡象的情況下,這些年輕青壯族群,很容易變成政治意義的「樂子人」,在他們的眼中,既然「現有的主要政黨,都沒有辦法解決他們所認為重要或迫切的問題」,那「不妨用娛樂的角度來看政治,選一個講話好笑、『聽他講話會有爽感』,或看起來比較務實的政治人物來支持」,也就成為決定他們政治與政黨傾向的主要因素。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從出生後就身處於民主化的時代,對於『台灣能夠有現在這樣雖然不夠完美、但至少還能夠自己決定要如何調整改正的民主制度,中間到底發生過多少事情』,比青壯族群更難會有親身體驗」的年輕人之中,柯文哲的支持度居高不下。而出身於中產以上家庭、在華國教育體系中獲得名校理工科系學歷,結束學業後投身於科技業界,自詡為精英的青壯男性,則因為柯文哲的醫師身份、以及看似理性科學及重視財政紀律等等的人設,而讓這些青壯男性產生「啊,這就是我們的人、我們想要的精英領袖」的精神幻覺,這也是台灣民眾黨在青壯族群中,逐漸壯大的另一個因素。再加上柯陣營從還沒有成立台灣民眾黨的時候,就開始大力經營網路聲量及網軍的因素,更容易製造出「柯文哲在年輕族群當中享有高支持度,聲勢浩大」的虛像。
雖然柯文哲在這些年輕或青壯族群中,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享有遠超過另外2位主要的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以及新北市長侯友宜—的支持度,但,柯文哲是不是真的有把這些人的權益及福祉放在心上,抑或只是把這些族群,當作是他登上總統大位的青雲梯,則是非常值得玩味的問題。
就拿近日賴清德提出,政府補助私立大學學生與公立學校之間學費差距的50%、降低私校學生學費負擔的「補助私校生學雜費」政見,以及陳建仁內閣加碼配套,推出「擴大公私立大專院校弱勢補助」、「高中職學雜費全面免費」及「助學貸款延長清償期間」的措施來說,在民進黨政府堅持真正的財政紀律,每年都能夠編列上千億元預算清償國債、降低政府舉債部位的情況下,每年增列150億元預算補助,補助私校大學生的約25%學雜費,可以顯著降低私校大學生的個人負擔,是能夠讓一般來說家庭社經地位與資源較為弱勢,沒有足夠資源能夠進入國公立大學、只能進入私校就讀的大學生真正有感起來的政策。
但,對於財政紀律有著古怪想像,認為只有他的「挖東牆補西牆」式作法,才算是真正的財政紀律的柯文哲,面對真正有益於年輕人的政策,反而開始老大不高興了起來,他認為「齊頭式大灑幣是最廉價、最偷懶的公共政策」「民進黨政府此舉是為選舉動用國家資源政策買票,政策毫無執行細節、且將債留子孫,震天價響的給下一代的承諾,最後只會空歡喜一場」;而他的支持者中,那些家庭出身及社經地位較佳、擁有較好職業,甚至存在「社會達爾文主義」心態的理工男,也跟他們的領袖殊途同歸,認為只考上私立大學純屬個人能力不佳,政府根本不應該補助私立大學學生的學雜費。
恕筆者直言,補助私立大學生學雜費的政策、以及柯文哲與部份高社經地位柯粉對本案的態度,無疑對社經地位與學業等成就較低、但仍然對柯文哲深信不疑的其他年輕青壯柯粉而言,是一則足以用來反思的課題,當你們柯粉所鄙視的民進黨,正在用各種方式試圖降低你們的負擔與壓力,而這些方式也還在政府可以支應的範圍內、並不會讓政府財政惡化的時候,此際應該聽誰的?聽柯文哲的?或相信你們自己僅剩不多的健全直覺?
至於柯文哲在國政白皮書的經貿部份當中,宣稱將重新啟動服貿協議談判,更是讓所有人嚇出一身冷汗,無論是從柯文哲自身曾經參與過反服貿、現在卻宣稱說只是反黑箱,「以今日之我挑戰過去之我」的歷史軌跡,抑或是從當時服貿草案所預期,將會對台灣上千個行業、共計至少400萬就業人口造成衝擊,萬一服貿開放、近期逐漸高漲的中國失業青壯人口大舉湧入台灣,不僅是低社經地位、容易被取代的工作,會遭到中國勞工的衝擊,高社經地位年輕青壯族群所賴以維生的工作,也將同遭中國名校生挑戰,最後不僅台灣本國年輕青壯勞工的失業率將會飆漲,薪資水準也將會被中國要素均等化,對支持柯文哲的年輕青壯族群來說,根本是毀滅他們生計的「地圖兵器」。
如果柯文哲真的有把支持他的年輕青壯族群,特別是他們的權益,放在自身的眼裡與心中的話,就不會揚言恢復服貿談判,也不會拿莫須有的「民進黨政府與立院,並未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來含血噴人(因為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已經被放進現有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了),但柯文哲卻這麼做了,原因無他,因為現在的他,無論出於什麼理由或動機,他就已經是中國的代理人或傀儡了,他必須對目前深陷改革開放以來最大複合危機的中國、以及深陷泥淖的中國經濟,在相當程度上投桃報李,而台灣年輕青壯族群的就業與生計,在他眼中也是可割可棄的對象,是攀上權力高位的墊腳石。但年輕青壯族群面對這些問題的反應,是不是會反應在之後的民調上,抑或年輕人會繼續無要無緊,還需要繼續觀察下去。
面對以上諸多問題,筆者強烈誠摯希望,支持柯文哲的年輕人,可以不妨好好反思:你們眼中的柯文哲,跟那個懷抱著真正本音的柯文哲,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繼續支持他下去,對你們未來的處境到底是好是壞?希望你們在深思過後,能夠做出不會讓未來的自己後悔的選擇。
作者/吳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