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漢肺炎爆發以來,美中高層已經結束互訪好幾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終於成為第一位訪問中國的高階政府官員。但從接機,到會面形式,以及到最後一刻才草率安排,甚至帶有羞辱性的習近平與布林肯會面,這趟訪中行程,誰是贏家?從1971年,季辛吉訪問中國震撼全球,如今過了50年,美國是否曾思考過,在歷史關鍵時刻,究竟有無做出正確決定,又是否如預期的改變了中國?
1971年,就在聯合國大會即將討論中華民國的會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祕密訪中,打破了冷戰體制下,美中對峙的局面。聯中制蘇便成為冷戰後期,美國奉為圭臬的對外政策。在與中華民國斷交之前,尼克森、福特總統均曾到訪中國,在建交後,卡特、雷根、老布希也都先後在任期內,早早的就到中國訪問。這項鐵律直到1989年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後,美中關係迅速降溫,美國開始意識到和平演變中國的失敗,美中高層互訪也就嘎然而止。
這是美國與中國關係轉折的一個重要時刻,美國甚至因此開始對中國進行武器禁運,這項禁令至今未破。柯林頓當選總統後,又提出美中貿易必須與中國人權掛勾,象徵美國對於中國內政的重視,美國不願意利用貿易政策助長一個極權體制國家。特別是在蘇聯瓦解後,中國瞬間躍升成為共產世界最後的老大哥,更讓美國沒有轉圜的餘地。柯林頓甚至在整個第一任任期都沒有訪問中國,九六台海危機時,美中更一度劍拔弩張,但也促成柯林頓願意正視訪問中國的急迫性。因此,中斷將近十年後,柯林頓也完成訪中,接著小布希總統也四度訪中,歐巴馬、川普也都繼承這些訪中傳統,直到武漢肺炎疫情再度打破。
我們可以清楚意識到,美中關係因為武漢肺炎之故,已經出現根本結構性轉折,中國隱匿疫情,導致美國破百萬人失去性命。且至今中國仍然拒絕接受疫情發員的調查,所有防疫政策都不透明。拜登也繼續維持2018年以來的美中貿易戰路徑,讓中國的高科技發展,特別是晶片來源做有效的圍堵,美中關係其實有機會出現僅次於斷交的轉折。這有利於未來反共陣營的團結,也有利於拜登連任,但布林肯終究是踏上訪中之路,接續下來應該會持續有更多美國部長級官員訪中,美中關係雖不至重回最初始化理想,但也不至於繼續惡化。
布林肯在受訪時強調,美國和中國接觸的半世紀裡,確保兩岸的和平。但其實,這是美國透過降低人權價值標準,以及犧牲台灣對於自身主權尊嚴,所換得的和平基礎,而這樣的代價誰是贏家,難以一時定論。但美蘇冷戰瓦解,卻在越戰上失敗,中東戰爭失利,美國也很難宣稱贏家。
可以確定的是,台灣的主權繼續無法檯面化作討論,修憲甚至成為遙不可及的夢,台灣變成一個不正常國家,布林肯訪中恐怕也是將不正常體制續命的象徵。季辛吉近期受訪時稱,兩岸困境只有時間才能解決,在堅持和平的基礎上,中國持續韜光養晦,台灣也不能對自身的主權意識絕望,否則中國話語權若又成主流,美中恢復交流的基礎,台灣要再取得主體尊嚴,恐怕又要重回漫漫長路。
作者/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