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籍美國,擁有以商業用火箭研發及發射作為主要業務的企業「Space X」、電動車製造銷售商「特斯拉(Tesla)」、衛星網路企業「星鏈(Starlink)」,以及社群網站「推特(Twitter)」等高科技企業的大量股份,以及這些企業經營主導權的富豪—伊隆.馬斯克,在5月30日起展開多日的訪中行程。
大概是因為特斯拉上海廠對該公司維持正常生產出貨的重要性,加上特斯拉為了維持超過1/5的世界電動車市占率,仍然需要中國市場的助勢之類的緣故,馬斯克本次訪中,對中國可以說極盡討好之能事,在與中國外長秦剛會晤的時候,不惜甘冒違反西方各國在近期歷次國際高峰會中所逐漸確立,以「管控中國經濟風險」為名、「緩脫鉤」為實的新路線的大不諱,講出「美中利益交融,如同連體嬰兒彼此密不可分。特斯拉公司反對『脫鉤斷鍊』,願繼續拓展在華業務,共享中國發展機遇」之類的話。
而馬斯克的這一番話,不僅與秦剛「需要把準方向盤,沿著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正確方向前進;及時『踩剎車』,避免『危險駕駛』;善於『踩油門』,推進互利合作」的勸誘美中不脫鉤發言相呼應,更對解封後經濟復甦宛如曇花一現,自4月以來無論是出口、內需市場,抑或是國內投資,經濟的三駕馬車都呈現全面熄火態勢,深陷經濟衰退陰霾,貨幣擴張政策也逐漸無以為繼,各級黨政當局更是已經普遍債台高築,呈現一個資金枯涸的態勢,中國整個經濟體的負債,一般普遍估計也已經達到GDP約300%之譜,急需引入更多外資延命的中國當局,不啻於久旱甘霖。也因此,中國當局出於對馬斯克投桃報李的心態、以及向世界各國故示「優容外資及外商」假象等等的需求,對馬斯克無論是在現地參訪行程的安排及待遇、抑或是網路輿論的褒揚誇讚,無不極盡優禮之能事,雙方關係可以說是如膠似漆。
不過,雖然並不是出於嫉妒的情緒,筆者看到馬斯克與中國當局近乎你儂我儂的景象,卻也忍不住想拿他最近1年之內涉及台灣的發言,與之做一番比較。
對於馬斯克而言,一方面,辛辣的發言是提升他在媒體面前的曝光度、甚至是拉抬他所持有企業的股價的一種手段,他已經習慣於這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輿論操作模式,另一方面,又或許是對於各國針對他所經營的各種事業,特別是為了投資設廠等等理由而開出的種種優惠條件,馬斯克已經習以為常的緣故,他對於自由民主國家一般人所珍視的各種基本權利,觀感恐怕也相當淡薄,在他的眼中,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各項事業如何繼續地壯大下去。也因此,台灣在他的世界性事業佈局當中,是可以為了維持現有的國際政經局勢穩定,而被做出部分犧牲的對象。
這也難怪,他在去年(2022年)10月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可以延續他先前宣稱烏克蘭應該放棄克里米亞、以換取烏俄議和的基調,講出「為了避免台海爆發衝突,台灣的部分控制權應該被移交給中國當局,讓台灣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設想一個合理可行、比香港更寬鬆的安排」的話,當時此言一出後,就已經引起台灣朝野與世界各國輿論譁然。而就在不久之前的上個月,馬斯克更稱「奪取台灣是中國的既定政策,全球應該嚴肅面對中國的此番表述,這在一定程度上無法避免」,不僅被解讀為馬斯克再向中國示好,更遭到吳釗燮外長在外交部官方推特帳號上反擊,稱「馬斯克應該知道,除了錢以外,還有一種叫價值的東西」,也引發台灣內外輿論的一時喧騰。
對於堅守自由民主等基本價值的台灣人等各國民眾來說,馬斯克的存在無疑具有雙面性,一方面他是引領Space X火箭與特斯拉等高科技尖端技術的代表者,為人類社會帶來各種技術創新、甚至是日常生活的優化及便利;但,另一方面,正如同筆者在上文所分析的般,由於他本身的著眼點、立場,與台灣人及一般正常國家重視基本權利的常民之間,存在相當落差的情況,一般人很難不認為他有「逐利忘義」的傾向,可以為了中國的電動車市場與、以及特斯拉的上海廠,而對中國當局極盡討好之能事,甚至必要時可以犧牲台灣,因此台灣人會對馬斯克涉及台灣的言論有所反感、甚至掀起義憤,都是可以理解的反應。
只是,以中國當前與可預見未來的經濟趨勢來看,在作為內需消費市場的人口基數持續衰退,中國人一般民眾也普遍因為過去高昂的房價泡沫、以及目前房地產景氣持續猛烈衰退,加上由於外資持續撤退等理由,使得就業機會急劇減少等因素,疊加既有的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沉重負荷,陷入更深刻的個人財務危機的時候,中國內需市場已經呈現積重難返的趨勢;再加上出口受到外資撤退,以及作為終端出口市場的先進國,目前普遍尚未擺脫停滯性通膨、仍在經濟衰退邊緣的等等情況來看,可以合理預期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陷入深重的景氣低迷。
而馬斯克卻受限於對中國市場的路徑依賴、以及在中國上海工廠已經投入的成本等因素,即使知道中國市場已經問題重重,卻也很明顯還對中國市場依依難捨,畢竟已經有一定規模的消費市場,雖然未來預期很有可能走向衰退,但豈能說放棄就放棄?
雖然馬斯克出於他的個人觀點、以及當前的利益所繫等因素,對台灣的態度並不能算是非常友善,但台灣在國際經濟體系的重要性,正隨著高科技產業等等的供應鏈重新洗牌,而益加的彰明起來,明顯到國際社會已經出現「一旦西方各國嘗試在高科技等等的產業鏈方面『去台灣化』,將較承受台海可能的戰爭風險,帶來更為沈重的代價」的認識,所以台灣人也沒有必要因為馬斯克的發言,而產生妄自菲薄或沮喪之類的負面情緒,反而應該更加努力振作,不僅要守住現有的地位,還要繼續向上提升,使台灣躍入先進國家的中堅之林。
也因此,2024年總統.立委大選對於台灣未來的路徑選擇,重要性也就更甚於過去的幾次大選,台灣人必須在集體民智的意義上,從在野各黨想將台灣拖回中國漩渦,或者想要重啟服貿談判、完遂馬英九們的禍台殃民惡願,諸如此類的迷霧當中脫出,恢復清明的神智,充分掌握內外局勢及未來動向,方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使台灣能夠在本波世界性停滯性通膨的危機結束後,打造下一個經濟奇蹟。
作者:吳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