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中國國民黨即將在5月15日到20日之間,決定徵召角逐2024年總統大選的人選,可能是因為時間壓力的逼近,加上從最近已知的公開民調中,可以看出「目前郭台銘與侯友宜的支持度,仍然處於短兵相接的膠著狀態,沒有人取得決定性優勢」的緣故,郭侯2人、以及其各自的陣營,焦慮感上升也就可想而知。
但,面對壓力,郭侯陣營各自的應對手法則迭有差異。
侯友宜的狀況是這樣的,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他在新北市的表現,與其說他真的有什麼政策力,不如說「多數媒體把他包裝得太好」,以致於呈現名過於實的狀況。例如武漢肺炎疫情期間,侯友宜為首的新北市府,不僅沒有做好防疫旅館與醫療量能等事前準備的基本功,2021年台灣第一次爆發武肺的本土疫情時,市府不僅疫調做得離離落落,其他直轄市縣市有好的防疫政策(例如傳統市場身份證尾數單雙號分流),他也不願意學,試圖標新立異不是激發市民恐慌(例如「不排除封城」的多次發言)、就是成效可疑(例如主張普篩或廣篩),他與柯文哲為首的台北市府另類的「分進合擊」,結果導致台灣的該波疫情直到當年8~9月間才逐漸收束;更別提「恩恩案」之類的社會重大矚目事件了。即便新北市府有如此多的問題,但媒體不僅少有提及、反而還協助塗脂抹粉,結果反而使侯友宜在2022年九合一地方大選中,獲得原本不應有的壓倒性高票連任,並使侯友宜的對自身的未來規劃,開始產生「膨風水雞」式的不切實際膨脹。
之後,隨著中國國民黨及泛藍部份公職民代及黨職「捧侯」的逐漸升溫,侯友宜也開始在國政議題拋出構想試水溫,但「台灣不做強國的棋子」之類的說法,在政治輿論的市場反應明顯不佳,所以後來侯友宜也就少提,而是一邊試圖求師惡補(不過他找上蘇起等馬系極統派要角,作為兩「岸」等國際事務的補習老師,好不好、對不對就是另一回事了),一邊繼續享受「等待朱立倫主席徵召」「黨內推戴」等等的曖昧感,直到郭台銘在4月5日正式發表總統大選參戰宣言為止。
郭台銘的正式參戰,使得侯友宜與其陣營的危機感開始上升,但侯陣營的對處則明顯有病急亂投醫的傾向,首先是在出於東施效顰的心理下,倉促決定訪問新加坡、結果反而被人看破腳手,訪新期間應對新北市所發生的「土城槍擊案」及「五股觀音溪橋工安事故」等重大事件,也被人質疑像在作戲或無心市政;而後在訪問新加坡不僅沒加到分、反而出現負面效果的情況下,大概是出於奉承其黨中央親侯一側「上」意的心態吧,新北市議會中國國民黨黨團在4月25日,挾其過半議員優勢,無視議會運作事理常道,逕行將市政總質詢較原訂議程大幅提前1個多月,以為侯友宜提早結束總質詢、接受中國國民黨徵召鋪路。
這樣的市政總質詢,不僅在侯友宜一次又一次輕佻或草率以對質詢的市政相關議題中,益加凸顯「侯友宜心已經不在新北市」的事實,同時也在4月底藍白議員的多次做球中,看到侯友宜「即使已經經過相當時間的惡補,但依然對國政的基本議題,例如美台關係的『一法、三公報、六項保證』等等,一竅不通到只能用『議員你比較懂,你講你講』之類的話術來搪塞過去」的實質,而侯友宜「借鏡」親中報紙聯合報兩「岸」論述後,提出「中華民國是杯、台灣是水」的「杯水論」,更是令人感到既啼笑皆非又不倫不類,最初幾天的總質詢根本像是一場災難。
也難怪新北市議會的中國國民黨黨團,為了避免災難擴大,會選擇在5月1日勞動節當天,以「配合侯市長『勞動節應全台放假』主張」的名義,全體缺席總質詢、改採書面方式質詢,既然侯市長連做球都回不好,那就乾脆減少他公開發言的機會、重新調整質詢步調,用更簡單的方式做球給侯友宜,以讓他至少平安度過中國國民黨剩下幾天的總質詢。
從以上這一連串的事實經過,可以發現,侯友宜長期「重公關、輕實質」、以及「用人偏向小圈子近親繁殖」等等的傾向,雖然可以幫他掩蓋新北市政問題於一時,但,如果他還想要繼續爭取更高的職位與權力,這些都會在往後成為他的罩門,政策力的不足,恐怕只是侯友宜整體問題的冰山一角而已。
相較於侯陣營從屢屢失分轉為「少說少錯」的防守態勢,4年前就有出馬角逐總統提名經驗、卻因「年輕氣盛」而憤而退黨,最近才又捲土重來的郭台銘。雖然在最近的一系列攻勢中,試圖兼顧「提出政策」與「攻擊對手漏洞」這2個面向,但由於郭台銘過往經歷所養成的習氣、他個人(與其幕僚)的知識儲備,以及拋出議題前有無作足功課等等因素交疊,結果常常變成「以為撿到槍,最後卻弄到膛炸」的自損情況。郭台銘的表現,同時也導致整個中國國民黨競逐黨內總統徵召提名的賽局,不僅製造出不少笑話,更在政策力方面呈現一種「負面螺旋」的窘境。
接下來筆者將不按照時序,而是透過重新整理分類的方式,就郭台銘近期論述中所可能帶來的問題進行分析。
首先,筆者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的「阿銘」先生,民主法治素養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
正常國家要角逐大位的候選人,除非有絕對的把握,認為自己靠基本支持層就能勝出,否則再怎樣也不應該對其他陣營/政黨的支持群眾,有近乎開嗆的語言表現,而是應該保持最基本的尊重。雖然民進黨的核心支持層要支持郭先生很有難度,但郭先生也不應該在提倡重啟核四、復振核能發電的時候,對民進黨支持層開嗆說「民進黨總是有4成的支持者,若要投給民進黨,那就生肺癌好了」,雖然事後郭董宣稱談話被斷章取義、並沒有要詛咒誰,但對民進黨的支持層來說,對郭董的不信賴感已經埋下,再要扭轉就有難度了。如果他還有想要認真從政的話,如何尊重不同立場的選民,是他未來必須補修的學分。
除了學習尊重以外,郭先生對分權制衡的理解,也與一般通說見解容有不同。民主國家的正常情況是「有權力則必有外部監督制衡,不能僅僅依賴有權者的自我監督」,就算是他所熟悉的商界好了,公司也有監察人由內、以及主管機關自外的公司治理監督機制,但郭先生到高雄參加有其他企業家出席的座談會,不知道是想要迎合在場企業家所好,還是他原本就有類似想法,竟稱「如果我當選總統,我要提名你們(與會企業家)出來選高雄市長」「不要議會監督,我們自己監督」,雖然在言論引發社會各界炎上後,郭先生在當天深夜旋即在臉書道歉,但這是否只是郭先生內心對民主社會想法的冰山一角,則已經讓人有想像的空間,也為「萬一他真的當選總統,台灣民主政治是否將發生倒退」,帶來令人無法樂觀以對的訊號。
再者,郭董與其陣營掌握台灣內外基本事實的能力,也有相當的加強空間。
例如,空污與肺癌問題,的確,至少直到2022年為止,肺癌已經蟬聯台灣人10大死因榜首達40年之久,但到底是台灣境內的發電及車輛排放等等因素、抑或是最主要來自中國的境外污染,對於台灣人罹患肺癌的狀況影響較多,則尚須要更精準且長期的研究,郭先生將台灣人罹患肺癌的主因,歸咎於民進黨政府非核家園、逐漸脫退核能發電等政策,而未能充分檢視中國的境外污染因素,未免有失公允。
而郭先生關於核能發電的論述,更是令人哭笑不得。從堅持重啟宛如拼裝車、安全性堪虞的核四,再到主張「在石灰岩地形的高雄半屏山興建小型核電『站』」(對,核電站是中國用語,台灣稱核能電廠或核電廠),「半屏山核電『站』」的提案慘遭痛批以後,郭董先是在臉書道歉,隔天卻又在高雄左營的座談會加碼,提出「一縣市一核電廠」以解決缺電問題的構想,在新式核融合電廠目前只有實驗機組、還沒有達到可以穩定商業運轉的程度時,「一縣市一核電廠」的提案,很容易讓讀過作家宋澤萊先生作品「廢墟台灣」的人,聯想到該部小說讓台灣變成核災污染地的故事背景設定,令人不寒而慄。
而郭董對於當前國際社會逐漸成形中的新冷戰態勢,也有昧於外情的狀況,特別是在他的「他有辦法讓美中言和」,以及「美中之間保持鋼索平衡」一類論調,但,事實上,台灣受限於地理位置及中國犯意等現實因素,要達到他的目標,加上目前國際抗中反中格局的逐漸形成,已非一人之力所能抵擋,郭先生有何奇思妙策?令人起疑。
另外,郭董「重關係、好講大話,但實質執行力如何則是另一回事」的問題,也在幾起爭議中表露無遺。
重關係的部份,例如「只要我當選總統,共機就不會持續擾台」這種就算有中國一時間的背書保證,也絕對不能輕信的發言,以及宣稱「中國比較信任他」的說詞,愈是強調他跟中國關係多好,愈會激發對中國不信賴的台灣人,產生連帶反郭的心態。
而他好講大話的部份,除了「重啟核四後將會運用AI輔助確保安全」這種明顯神話化AI的言論以外,就是為了修補「不要購買武器裝備」「我當選總統後共機不擾台」等輕視安保的發言,誇口宣稱「他將在3年內打造8萬機器人士兵對抗8萬解放軍」,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國的任何廠商,打造出能夠在戰場上交戰的人形雙足步行機器人,以鴻海-富士康連進軍中國電動車市場都未果的情況來看,對於鴻海的研發能力實在不宜過度高估,8萬機器人大軍恐怕只是科幻片看太多的說詞吧?
綜觀郭侯雙方的近期表現,雖然有些交鋒是具有針對性的(例如侯友宜主張「勞動節全台應放假」,是針對郭台銘長期以來認為台灣放假太多、沒有競爭力的心態;而郭台銘熱衷於擔任另類核能發電傳教士,則明顯針對侯友宜長期以來的隱性反核、卻也將相關責任大量推卸給中央的傾向而來),還在可以理解的範圍,但郭陣營為了獲得更多的網路聲量,哪怕是負面聲量也在所不惜,由主帥發動一連串攻勢,雖然有助於一時間聲量的提昇,但,不僅會不會正面拉抬民調頗有疑問,是不是有助於正面的政策論議,也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另一大問題。
而郭侯民調的膠著、以及選舉後勢的可能發展,也將會使台灣民眾黨的柯文哲,以更加「打死無退」的態勢來應戰,合理預期,不管郭侯誰最後能獲得朱立倫關愛的眼神青睞,「三腳督」的基本格局將會逐漸明確化,朱立倫的非綠大聯盟計畫,大概也會因為藍白合的失敗而成為幻夢泡影吧?
作者/吳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