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國民黨於去年11月26日舉行的九合一地方選舉中,在直轄市長.縣市長的席次,取得較2018年地方選舉更顯著的壓倒性勝利以後,由於該黨普遍對該次選舉的倖勝本質一無所知,真的認為自己做對了什麼才會贏得如此漂亮、而沒有深思個中因由,以至於選後的該黨,產生莫名其妙的樂觀氣氛,認為「民進黨的執政與立院多數,只待泛藍輕輕一踢,就會徹底土崩瓦解」、「2024年大選重返執政與立院多數,也已經勝利在望」,這樣的氣氛持續了3個多月,直到民進黨在新任黨主席—賴清德副總統的帶領下,以明快的態勢一一收拾過去的戰場,加上中國國民黨的為所欲為,終於在今年3月的南投立委補選踢到鐵板以後,才開始逐漸消散。
也正是在先前如此樂觀的氣氛之下,中國國民黨黨內外、乃至於整個泛藍陣營,開始討論起2024年總統大選的可能人選、以及提名機制等等議題。
一開始,該黨「眾望所歸」的對象,是去年1126高票連任新北市長的侯友宜,但,隨著時間持續推進,侯友宜與其團隊的問題也一一浮現,這些問題有些來自於侯友宜本人(例如他對於宣告參戰的時間點,以及宣告參戰以後的事後處置,是要帶職請假或乾脆辭職等等的躊躇不前;他在新北市長任內的治理實績實際上如何;以及他表達能力與政策力的貧弱,以不變應萬變的「好好做事情」之類說詞成為台灣社會笑柄,甚至出現「hohoGPT」或「hohoNPC」之類的衍生用語);有些來自於其團隊,特別是侯團隊長期輕政策力、重視人設包裝與媒體公關,但,無論如何,由於侯友宜是團隊的最高責任者,結果好壞依然還是要由侯友宜本人自行承擔,這也連帶導致侯友宜在今年年初媒體護身的光環逐漸消失後,支持度在多份民調出現顯著的下滑、甚至也開始明顯落後於民進黨的賴清德。
侯友宜的此一窘境,為泛藍其他自認為「有為者亦若是」「余可取而代之」的有志者,帶來新的機會與挑戰。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人選方面,泛藍的紅(被)統派陣營,出現王建煊、張亞中與趙少康等多位毛遂,與侯友宜同在1126高票連任、有台中等地地方派系作為其後盾的台中市長盧秀燕,想要一圓2019年未竟舊夢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在2020年先是敗於蔡英文總統之手、後來連高雄市長都被罷免,但核心支持層尚未潰散的韓國瑜,甚至是馬英九前總統、以及不能排除自我徵召可能性的朱立倫主席自己,陸陸續續都被點名過,不過經過各種選或不選的表態、加上衡量表態者的實力等因素以後,目前最主要的焦點仍然集中在侯友宜、以及4月5日正式表達出馬意願的郭台銘身上,最多再加上韓國瑜。
而程序方面,中國國民黨、乃至於整個泛藍陣營的狀況,更是令人深感撲朔迷離。
在歷經黨內外多番爭議、並強行壓下黨內要求初選的聲音以後,中國國民黨在其3月22日的中常會中,由朱立倫主席正式拍板定案,決定採取徵召的方式來產生提名人選。
但,到底徵召要經過怎樣的程序,則又進入新的黑箱狀態。
走量化、看民調數據,民調要由哪些民調公司執行?民調要納入哪些人,中國國民黨的黨內要有誰(黃健庭秘書長大概是嫌煙霧彈場面不夠盛大似的,一度宣稱「韓國瑜也會被納入民調當中」,不說還好,一說韓粉又開始集體高潮,甚至被撩起對侯友宜的新仇舊恨,揚言「非韓不投、有侯必拒投」,讓局勢更加混濁起來),一度退黨後又想回來掛黨籍參選的郭台銘,乃至於朱立倫口中的所謂非綠大聯盟呢?是要採用泛藍或非綠大聯盟內部的幾位有力者互比、還是跟民進黨已經確定的候選人—賴清德對比?電話民調要不要納入手機、黨員民調與電話民調之間的比例又是如何?這些問題,即便是負責徵召程序最終定案的黨內要員,特別是朱立倫主席與黃健庭秘書長等人,恐怕也有許多無法對外人表的地方,也與其他黨內要人,例如柯志恩所透露的「每2個禮拜進行1次民調、1次會有3家民調公司參與」的內容無法兜攏吧?
另外,除了可以用數據量化的民調,朱立倫主席先前提出納入「耐打度」、以及「社會氛圍」等質化因素的概念,以及稍後傳出「朱立倫的主觀判斷也會成為參考因素」的情況,更是讓人如墜五里霧中。
至於黃健庭秘書長在4月13日早上發言宣稱「現在黨內就是集中在侯友宜,而且侯友宜已經表態、實力最強」,大概是因為明顯無視近期動作既積極又頻繁的郭台銘,而且明顯有利用郭台銘、只把他當作金主與工具人看,並因此引發政壇熱議的情況吧,下午黃健庭又隨即改口,對記者大動肝火、宣稱「目前就剩下郭與侯2位主要人選」,還發明出「3月完成黨內第1階段整合,現在第2階段正在整合包含郭台銘在內的泛藍陣營,最後第3階段則是整合柯文哲等非綠、組成非綠大聯盟」的「3階段整合理論」,不僅急轉彎的速度令人嘆為觀止,同時也益加啟人疑竇,令人不禁開始思考「朱立倫主席之類的該黨高層,是不是仍然在等待郭侯2陣營的出價」,以及「郭台銘在民調中,到底要贏侯友宜到什麼程度,才能獲得朱立倫主席青睞」等等的問題。
在此請容筆者就候選人的個人特質、政策力、銀彈後盾及人和等幾個面向,試著揣摩具有最後決定權的黨主席—朱立倫的可能想法。
以朱立倫的角度來看郭台銘,郭台銘的個人特質,特別是耐打度、以及社會氛圍的部份,雖然郭台銘有企業家(以及因此派生出來的經濟、科技與國際觀等)形象相隨,但在中國對台武力恫嚇及各種干擾持續不斷、而郭台銘的鴻海-富士康也還沒有從中國撤退完畢的情況下,郭台銘在中國的政商關係、以及在中國的投資等等方面,在他確定獲得提名後,也將會成為台灣社會與民進黨對手的一大質疑點,可以說郭台銘不一定會比較耐打、社會氛圍也不一定完全有利於他。
而政策力方面,雖然非藍選民會因為郭台銘的中國因素、以及過去對國防議題「不買武器」之類的態度,而不會買他政策的單,但,對所謂的經濟藍或知識藍而言,郭台銘可能是當前泛藍幾位主要人選當中,看起來政策比較像樣的一位。至於銀彈,就目前已知的公開資訊來看,郭台銘近3年內光是所獲股利加總,就有至少260億元的新台幣,除非其他人有其他管道,否則一旦郭台銘出線,競選經費不僅自用有餘,甚至富餘到能夠供應黨籍立委候選人所需,對民進黨維持立院單獨過半的目標,產生相當程度的壓力,經費的部份可以說是朱立倫下決定時,一個對郭台銘相對有利得多的因素。
但郭台銘在人和方面,不論是對中國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抑或是對泛藍選民,都還有尚待努力的空間,因為中國國民黨檯面上的公職民代,目前普遍依然較為支持侯友宜,郭台銘可能能夠提供的銀彈,在還沒有變成具體的支票以前,大概很難吸引到黨籍立委轉投郭陣營;而爭取泛藍選民的支持方面,雖然郭台銘有以「老虎軍團」為名的穩定支持層、而且韓粉也較過去消風不少,但剩下的「鋼鐵韓粉」,仍然有可能因為2019年初選時的嫌隙,而對郭台銘繼續維持負面觀感,這也是妨礙郭台銘整合泛藍支持層的一大因素。
至於侯友宜,在個人特質方面,由於原先侯友宜所擁有的媒體光環,已經在今年年初開始逐漸消退,他的言行、以及過去幾年在新北市所累積的治理實績等等面向,因此開始遭到社會放大檢視,在侯友宜言行已然成為社會笑柄的情況下,社會氛圍能夠不要像當年韓國瑜那樣,就已經可以竊幸了,侯友宜在這部份的表現,相對於郭台銘應該沒有什麼突出的優勢。
而侯友宜的政策力,從他近期被問及與新北市政距離較遠、屬於國政層級的議題,經常答非所問、或者前言不對後語的情況來看,比還有一些國際、經濟虛飾外觀的郭台銘更加不堪一擊的多。至於侯友宜的銀彈方面,目前看不太出來他有什麼超越郭台銘的可能性,就算加入「中國出於試圖讓台灣不戰自潰、或者用拐騙滲透等等的方式將台灣拐到手的心態,2024年總統.立委大選選前必然會傾巢而出,試圖在財政羞澀的情況下,用手中的統戰資金做最後一搏」的因素來看,中國當局能否為侯友宜團隊間接提供資金、幅度又如何,也都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至於侯友宜的人和方面,雖然中國國民黨的公職民代已經表態的,目前仍然以支持他為多數,但由於侯友宜的台灣人出身,以及之前曾經被陳水扁總統起用、陸續擔任刑事警察局局長及警政署長等要職等因素,深藍選民對他的不滿與不信任,與當年對李登輝的痛恨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泛藍支持層中的關鍵少數—鋼鐵韓粉中,也存在著類似的情況,換言之,侯友宜如果獲得提名,能不能固守泛藍基本盤,是相當有疑慮的問題。
另外,韓國瑜雖然還有鋼鐵韓粉支持,但他的本質是中國當局的一個可拋式棋子,在高雄市長被罷免後,已經失去主要的利用價值,而只能繼續嘯聚鋼鐵韓粉,加上他已經不是中國當局統戰費的重點投注對象,可以預期的是,就算真如黃健庭秘書長承諾般,把韓國瑜也納入民調選項,恐怕也只會是不入朱立倫之眼的陪榜者吧?至於張亞中及趙少康等紅統派毛遂,在朱立倫的眼中依然也是不值一哂。
因此,如果筆者是朱立倫,除非侯陣營在暗盤中開出什麼令人無法拒絕的條件,例如侯友宜只當一任,而且還會任命朱立倫擔任具有實權、與總統同進退的行政院長,否則以上文的幾項條件來看,郭台銘的條件整體來說,可能會比侯友宜好一些,但也就是目前還無法為人所知的暗盤與條件,在主導朱立倫的主觀意志與選擇吧?
只是,朱立倫為首的中國國民黨黨內高層,就算再怎麼機關算盡,試圖在即將把原本看起來還不錯的牌徹底打爛以前,逆轉自身的牌勢,但即便中國國民黨盡快在4~5月間、而非原訂的「最晚6月18日」,決定黨的總統提名徵召對象,這一連串的內紛與謎團、以及其間因此產生的摩擦,也已經為「黨內能否真正整合於一」埋下伏筆,遑論建立所謂在野大聯盟;更別提面對早已成為民進黨唯一一尊、已經開始勤跑各地行程的賴清德,以及整體而言對中國的不滿正在逐漸加強、包含美國與日本等國在內的國際社會,試問屆時中國國民黨正式徵召的候選人,去美國進行訪問(面試)時,要如何回答美國行政當局官員或國會兩院議員,關於對中立場與政策的尖銳提問?幾位可能出線的中國國民黨要人,不妨捫心自問一下。
作者/吳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