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宏在訪問中國後,向媒體宣稱歐洲應戰略自主、不該成為美國附庸、不該因台灣議題捲入美中衝突等言論,引起國際抨擊,因為馬克宏的言論完全錯誤解讀當前國際情勢。
首先,若馬克宏認為應由法國領導歐洲脫離美國走自主外交路線,那法國就該自行解決歐洲內部的問題,如美國就有參議員表示若依照馬克宏的說法,應讓歐洲自己對抗俄羅斯,美國專心應付台海即可;然就發生在歐洲的俄烏戰爭觀之,烏克蘭最大軍事援助國並非法國或其他歐洲國家,而是美國;根據在波蘭和烏克蘭進行的實地分析顯示,美國交付給烏克蘭的武器份額在所有外國援助中佔比高達49%,高於波蘭的22%與德國的9%,法國佔比更是2%不到,換句話說,沒有美國的援助,烏克蘭無法撐到現在。當歐洲發生的問題都要倚靠美國解決,又怎敢妄言脫離美國「戰略自主」?甚至馬克宏曾要求烏克蘭在主權問題讓步,好讓俄羅斯總統普丁挽回顏面,此種寧願犧牲歐陸盟邦以綏靖威權的軟弱態度,又有何領導歐洲的資格?
再者,馬克宏亦不願得罪另一個威權政體︰中國,所以表述歐洲不該因台灣捲入美中衝突,反映法國不願在中美兩強對抗下選邊站隊的立場,直白來說,就是想要在中美間左右逢源,既希望美國協助支付北約經費,又期盼法國企業能獲得中國的訂單,後者也是馬克宏此回訪中行的主要目的之一。然而,俄烏戰爭導致全球走向新冷戰格局,形成民主與獨裁兩大陣營對峙,民主陣營奉美國為共主,獨裁陣營則以中俄為首,地緣政治取代比較利益成為國際貿易的主導因素,價值觀相近的國家各自結盟,意識形態相左的國家則減少往來,如今既然「挺台援烏」已成民主陣營的共識,身為民主陣營一員的法國,若未積極投入此議題,還主張綏靖中俄威權,未來在民主陣營中恐遭邊緣化,因此法國「中美不選邊站隊」的外交策略恐難以維續。連歐陸強權法國在中美間的斡旋空間都愈來愈小,本身就是美中衝突核心的台灣,根本沒有美中兩邊討好的空間,更何況一邊是對台灣文攻武嚇日熾的惡鄰,另外一邊是協助台灣抵禦專制威脅的堅定盟友,根本不用想就知道要站隊哪邊。相較目前在台海議題影響力甚微的法國總統,台灣島內不乏有主張 「強國等距」、 「中美不選邊」的政治人物,以及提反戰聲明檢討美國和烏克蘭的學者,這些散播遠美和中言論的台灣版小馬克宏們, 才是我們更該戒慎憂心的。
作者/王昱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