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斡旋下,中東地區的世仇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宣布復交,引發全球矚目。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分別係伊斯蘭教分支什葉派和遜尼派的領袖,宗教上本就為宿敵,2016年兩國斷交的背景係沙國處決了知名什葉派穆斯林教士,伊朗民眾至沙國駐德黑蘭大使館展開強烈抗議,葉門內戰更是兩國的代理人戰爭,敵對甚久的兩個伊斯蘭政權宣佈復交,自然引起舉世議論了。
沙伊復交並非全由中國促成,事實上,兩國自2021年開始,就在伊拉克斡旋下展開6輪高層會談,但兩國最終刻意選在北京完成最後一哩路,讓中國收割復交之功,反映出中沙伊三國博弈的各取所需,分述如下:
首先在伊朗方面,自美國2018年退出伊朗核子協議並重啟對伊朗的制裁後,伊朗在經貿或地緣上都面臨孤立,自然也樂見北京促成其與另一個中東大國復交,以擺脫「國際孤兒」的困境。
對沙烏地阿拉伯而言,沙國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其以石油換取美國對沙國的軍備保證。然而近來美國視中國為頭號戰略威脅,遂抽調投注中東的戰略資源回防印太,包含美國表示不再支持沙烏地介入葉門內戰及撤軍阿富汗等事件,都宣告中東已邁入後美國時代,沙烏地阿拉伯自覺安全保障無法再單靠美國,遂開始與力足影響中東局勢的大國發展多元的平衡外交,如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沙國不配合美國增產原油,反而是與俄羅斯協調後減產原油;去年12月習近平出訪沙國時,雙方簽署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並同意每兩年在兩國輪流舉行一次元首會晤,如今也在中國促成下與伊朗復交。
最後是中國,斡旋沙伊兩國握手復交,營造出中國調停爭端、勸和促談的大國形象,為中國的《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提出渾厚底氣。殊值台灣注意的是,在美國逐步退出中東,俄羅斯也因深陷俄烏戰爭泥淖而無暇分神經營之際,與中東遜尼派和什葉派領袖俱交好的中國,將成中東地緣政治的主導者,這將大大不利於台灣在中東的外交空間;更重要的是,2022年台灣原油進口國前十名就有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六個中東國家,卡達還居台灣液化天然氣進口國首位,若中國於中東發揮影響力削弱台灣的能源供應,將對台灣造成致命性衝擊,政府當局應預作推演,謹慎以待。
作者/王昱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