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第三選區(中山、北松山)立委補選結果出爐,吳怡農在民進黨氣勢仍未全然而起的逆風狀態下,小輸六千多票。固然以結果來說仍是敗選,但在大環境不佳狀態下,守住民進黨基本盤,得票率更勝上屆。在堅持正面選風、不掛看板的非典型打法下,顯然有效。對民進黨未來再起更有一定加分作用,尤其是訴求明確的選戰策略,讓本次選舉在歷史上顯得有價值與意義。
吳怡農這次選舉最打動人心的兩大訴求,就是「拒絕當選就落跑的投機歪風」、「不打負面口水戰」。其實這兩個訴求,剛好與民進黨去年九合一大選中,一路挨打的負面選風成強烈對比。此次立委補選中,沒人會質疑吳怡農參選的正當性,也不曾因負面口水過多,讓選民心煩拒投。民進黨過去一年在選戰中,之所以陷於被動,多少跟參選正當性受到質疑有關,不但中間選民離去,連基本盤都感焦慮,導致投票率創下新低。
但吳怡農這次選舉過程,正面訴求政見、正面呼籲讓市議員做滿任期訴求,民調上就顯示頗獲中間選民及40歲以下選民的肯定,這都是過去一年民進黨在歷次民調未出現過的數據。一場選戰,最怕的就是不知為何而戰,更怕只是為戰而戰。「因為選舉到了,所以只好上場」的形象,在去年縣市長選舉當中,始終是民進黨揮之不去的陰霾。但在這次選戰過程,光是選舉公報,吳怡農紮實充分的政見,對照王鴻薇充斥謾罵的內容,誰才充分準備其實已不辯自明。
當然從選舉結果來看,對未來不可盲目樂觀。下次王鴻薇將沒有落跑的正當性問題,吳怡農若拒絕口水,在全國70多個區域立委選舉過程,可能也會失去鎂光燈關愛,結果恐又有變。但這次立委補選至少正面訴求,選民也不吝掌聲。過去歷次選舉,民進黨在2014年挾太陽花餘威而起、2016年訴求政黨輪替、2020年主打韓國瑜的落跑問題都獲共鳴,但2024年選戰訴求為何?想立下什麼典範?民進黨必須盡早訂出方向,這也都是未來總統立委選戰取勝的關鍵。
從賴清德參與民進黨主席選舉舉辦多場政見會觀之,許多支持者顯然對黨內的路線還有相當劇烈的分歧。尤其是在北市舉辦的政見發表會,群眾對於側翼粉專的各路義勇軍或是高嘉瑜、何志偉、王世堅等人曾在敗選前後發表對民進黨,或是內閣團隊的批評,都引起相當大的兩極看法。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民進黨眼前氣勢依舊羸弱,沒有一絲一毫樂觀的本錢,縱使吳怡農小輸也可能只是片刻流星,不會因此讓民進黨谷底重生。
但民進黨未來的主席賴清德以及支持者們,必須思考一件事情是,如何向歷史談論眼前的這股亂流。民進黨向來是多元競爭、大鳴大放的政黨,言論過於激進甚至向國民黨靠攏的諸多黨員,過去也未必遭開除黨籍。例如李文忠、林濁水均曾公開呼籲過阿扁下台,甚至以辭立委明志,當年或許未獲開除,但兩位至此在民選的立委或縣市長選舉,一次都未曾取勝。阿扁後期十一寇問題時,更是有部分遭點名者,對民進黨走向,時常有諸多批評,但大多也就是中箭落馬,不獲選民青睞。是否要因言獲罪,必須從長思考,而且有部分人在關鍵投票時刻,往往是真的不支持黨的立場,相較於高、王兩人有時言論過激,但也從未跑過票或替藍軍站台。我們是否要因一時之氣,憤而挺其他黨候選人,不禁令人憂心。
吳怡農堅持正面選風的價值,是讓民進黨終於在部分民調年齡層取勝,甚至中間選民也大有進展。民進黨要思考中間沉穩立場,能否繼續支撐。更重要是,民進黨要有正面氣度,讓外界知道民進黨的招牌,不因少數人投機而遭汙損。但若無法從吳怡農選法,給黨一些提醒,反而因一時情緒處理掉公職黨籍,是否智慧做法,務必多加三思。當然,高嘉瑜等人也應該反省,勿總是配合藍黃白演出!
民進黨未來千頭萬緒,新任主席將有千斤重擔,永遠不忘民主基本價值,堅持正向立場並一本初衷,讓全國民眾知道民進黨為何而戰。
作者/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