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去年稅收超徵4500億元,總統在去年12月31日國安會議後的新聞稿首度提到,針對公共支出之後,大約有1800億元可研議與全民共享。但就在2023年1月1日的元旦文告,總統於記者會上表示,「寶貴的資源,優先協助高風險的國人與產業,來維持國家因應危機的韌性。」讓人忽然覺得超徵稅收共享幾乎已不可能,但在1月3日蘇貞昌表示,超徵稅收會以現金與全民共享,總統府也跟進這樣說法。
但前前後後,已有不少支持者因為不同階段,民進黨政府所提出的政策進行辯護,卻又多次落空,成了典型父子騎驢的決策困境,這已經是民進黨執政第七年來,所面臨到的政治風險。施政必須要有中心價值與立場,若出現父子騎驢困境,失去信任感的人民逐漸遠去,政權便會陷入危機。
有關稅收超徵,還稅於民的議題,起源於去年底立委開記者會,由立法權率先發動議題主導權,隨著民進黨內跨派系皆有共識後,12月31日總統在國安會議上結論表示:「最後剩餘金額約1,800億元,除預留一定財源以備不時之需,在財政許可範圍內,也會適時研議與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當時外界多認為,1800億元與全民共享已是基本共識。
始料未及的是,總統在1月1日的元旦文告中表示:「我知道,近來有人主張要皆大歡喜,將這筆錢平均分給每一個人,但在全球經濟高度不確定的此刻,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我們必須要未雨綢繆,把寶貴的資源,優先協助高風險的國人與產業,來維持國家因應危機的韌性。這個決定不容易,但為了國家,我們必須這樣做,也要請國人能夠理解,並且支持。」讓外界大失所望,正由於總統在前一天的國安會議結論,已經提出共享的方案可能性,但因為外界對於何謂「適時」沒有共識,直到1月1日總統定調希望國人理解後,大家多認為基於財政紀律,還稅已經胎死腹中。
接著有許多民進黨支持者或是本土派媒體,多以社論的方式表達對總統元旦立場的支持,但顯然來自於立法權的民代,對於這口氣難以下嚥。因此,象徵最高行政權代表的行政院長,在1月3日由蘇貞昌表示,「1800億元要預留不時之需及用來全民共享。規劃要把額度跟全民共享,用發現金的方式要有法源的根據和預算的編列,要經立法院的同意,而不是私下發紅包。」隨後總統在臉書上跟進蘇貞昌的立場,並表示:「經過這幾天的討論….我們將保留一定額度,用發現金的方式,來作為全民共享的方案。這個方案所需要的法源根據和預算編列,必須經過立法院的同意。」
這項議題至此,脈絡逐漸從適時研議,希望全民理解困難決定,走向較為明確但責任來自於立法院。對於蔡英文、蘇貞昌來說,其實必須堅守行政機關多年來對於超徵稅收,多用於公共支出及補貼的立場。許多媒體人及公共言論領袖等人,多也不反對政府這項立場。但顯然在2022年九合一選舉之後,行政機關在內閣改組陰影之下,已經沒有太多底氣可與立法權對撞。
因此,在大幅轉彎之後,變成1800億可以與全民共享,但最可惜的是,事已至此變成所有決策者皆是輸家,民代經過一番折騰也不會給予掌聲,民意更會視為理所當然,形成全盤皆輸的父子騎驢困境。若認真統計下來,從2016年民進黨上台以來,2017年開始的一例一休爭議、2018年台大校長管中閔爭議、2020年防疫是否須戴口罩、2021年五倍券要不要用現金換振興券、2022年林智堅選不選新竹市長、論文爭議是否該堅守等。
上述爭議從結果上來看,政府似乎皆能夠事緩則圓,彈性調整。但真正受傷的,卻是前線替政府辯護政策的支持者,很可能越來越不知為何而戰、如何而戰,理念越來越模糊之下,戰鬥意志便會大幅下降。政府缺乏輿論奧援,就會變成遭外界撻伐的義勇網軍更加噤聲,國民黨與境外勢力變更易得逞造謠。
因此,往後政府必須對民意更加敏銳,同時在說服關鍵議題上,不能模糊,第一時間就要做好十足準備。該堅守的政策底線,要捍衛的價值必須論述清楚,不必憂讒畏譏。我們相信正確的決定,時間會還給我們清白,說服民意自然也不必擔心選票流失。避免父子騎驢困境,政府才會得民心、不失威信,民進黨重新站穩執政腳步便是指日可期。
作者/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