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進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參訪培訓產後護理人員的「月嫂訓練班」,呼應由其團隊於今年八月底所提出了一系列的「社福政策」。而其中爭議最大的便是「兒少藝遊券」與「坐月子津貼」兩個項目,特別是坐月子津貼更是遭受對手砲轟,被認為只是煙火式政策,不顧家長的托育、教育等需求。對此,陳時中便回應,坐月子津貼是地方政府配合中央政府「0~6歲國家養」的「全套式服務」。
必須指出的是,「坐月子津貼」並不是地方政府唯一可能的產後護理政策。以同為民進黨執政的高雄市政府為例,社會局便推出了「高雄好『孕』,坐月子到宅服務」,並不是以純粹發放津貼的形式。而是由專業人員以4小時、8小時/天為單位,到府協助新生兒、產婦照顧,還有簡易家務,以及月子餐製作等等。
此外,高雄市政府也結合中醫醫院專業團隊,透過「坐月子到宅服務媒合平台」發放三張社區回診卡,也可憑此卡免掛號費至高雄市立中醫醫院不限科別看診,並可自費讓中醫醫師據個人體質開立調養藥材。由此可見,如果地方政府純粹只是發放津貼,未必能獲得政策設立所預期的效益。
首先,並不能確保每個新生兒家庭都將此津貼用以產後護理,目前也不存在可時刻監督個別家庭如何使用津貼的制度。對於經濟較為不安全的家庭,甚至有可能為了填補養育新生兒所需的開支,犧牲生產者所需的護理、心理健康需求,與純粹調漲生育津貼並無二致,所謂的「坐月子津貼」完全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
其次,發放津貼未必能帶來減輕經濟負擔的效果。早在陳時中擔任衛福部長時期,婦女新知基金會亦曾批評,若透過發放津貼、補助私立托嬰中心的方式,而非投注於公共托育,反而會導致市場托育價格上漲,完全適得其反。同樣地,發放三萬六的坐月子津貼不僅可能導致市場上的私人月子中心、月子餐的費用上漲,業者也有可能趁機哄抬價格,甚至可能會導致其它項目的育兒開銷更高。
再來,發放津貼從來就不是良好的社福政策。缺乏系統性的資訊提供、資源整合和專業敏感度訓練,並無法顧及到不同階級、不同文化,以及未成年、身心障礙、同志家庭與多元性別等弱勢生產者所需的產後護理需求。更進一步來說,坐月子津貼是把地方政府應盡的職責交付市場決定,雖然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在刺激消費,但產後護理政策與純粹刺激消費的五倍券、藝遊券不同,其必然會導致經濟利益較低的需求受到忽視。
然而,除了發放津貼有諸多弊端外,地方政府結合民間資源也未必等同公私協力。固然節省政府開支是地方政府的任務,品質的把關與勞動權益的保障同樣也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好比過往地方政府採用「最低價者得標」的標案制度,往往導致地方中小型社福機構為求生存,不得不簽下與政府的「不平等條約」,進而導致對基層社福人員的剝削。
因此,筆者在此建議各位直轄市長、縣市長、地方民意代表候選人,應該透過政府委任(而非標案)的方式,整合有相關專業經驗的中西醫醫院、心理健康單位,以及原住民、新住民、身心障礙、婦女、同志、青少年團體等多元社福機構,建立起完善的「產後護理媒合平台」(政府帶頭使用「坐月子」一詞可能會有漢人文化中心的問題),提供市民完整的產後護理資訊和服務。
最後,筆者並不是在說,陳時中的政見一無是處,其試圖照顧到市民產後護理需求的初衷是好,近期陳時中團隊提出進步的婦女政策,率先提出多元性別庇護與月經平權議題,便相當值得肯定。更不用說,另外幾位競爭對手批評之餘,也並未提出更完善的產後護理政策。但也值得提醒的是,一個好的產後護理政策評估和制訂,不能只仰賴最直接的過往政策經驗,也需要透過性別研究、心理健康、社會福利等專業人員加入團隊共同研擬,表現出政府、候選人對相關專業人才的尊重與栽培。
作者/希薇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