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國民黨參選人蔣萬安日前提出公車相關政見,其中將推動「公車網路訂位」遭外界嘲諷「蔣公子」突發奇想,不知民間疾苦,如同日前搭乘捷運的體驗般離市民的日常很遠。
觀察蔣萬安陣營政見充其量只是重新包裝、填詞。「整理、優化」是否指的是說縮減公車路線?共享資源部分更是語焉不詳,蔣萬安團隊難道不知雙北市雖有不同客運、巴士業者,卻多屬於中興、首都客運兩大客運集團,剩下才是其他區域業者,同集團內共享資源應不是問題,多數運輸業者公司組成結構複雜,共享資源是否共享利益。
又要成立新單位的作法,讓人想起黨國時代,機關組織肥大的黑歷史,彼此疊床架屋,毫無意義。某種程度,現有臺北市公車聯營管理委員會就已涵蓋台北市內公車路線所有業者,若只是為了方便查詢雙北市公車資訊,早在2015年雙北市就推車大台北公車網。
蔣萬安稱「提供新公眾運輸服務模式」包含多元票證,可上網預約座位、班次的公車。過度強調「新的」政見,反而凸顯了蔣萬安團隊競選主軸根本不在政見,未做足功課。
北市公運處七月才剛終止一家廠商的北市聯營公車電子票證服務,蔣萬安卻還停留在過去電子票證如雨後春筍冒出的年代。如今部分電子票證使用率低落,開始退場。最終刷卡機上縮小圖示的各種票證圖案會逐漸消減,而預約班次服務早已推出,但使用未普及,至於預約公車座位的政見天馬行空到不值得一提。
如果相信政策的提出,必須經過嚴謹的分析,競選團隊先前已調查過各種可能行動的利弊,顯然蔣萬安還做不到。所謂「政策是人民相互牽制、影響和權力的方式所制定。」坦白說,全新政策的提出非常困難,多數舊瓶裝舊酒,鎖定小目標,漸進改良已經是突破。
民眾不在意有候選人選舉前有哪些新花樣。只注重交通運輸的便利與安全。尤其,公車急煞造成民眾受傷、死亡的悲劇時有所聞。北市內公車路線並非都行經天龍區仁愛路、信義路的公車專用道,突發狀況難以預測。不如先增加行車安全和穩定性。以及確保公車業者符合勞基法,使司機有足夠休息時間,注意車況。比添加一些文青語言,舊瓶裝舊酒的政見有用。
作者/斯提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