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擔任過兩任首都市長,同時身兼第二大在野黨主席,豈能不知「金廈大橋」作為樣版工程的統戰意義?事實上,「金廈大橋」構想並不新,早在陳水扁政府執政時期兩岸就都有人提過,但反對金廈大橋興建認為共軍將可以長驅直入,在很短的時間內經過大橋攻佔金門。是以,這座大橋象徵著將金門地區推往中國是羊入虎口的冒進之舉,金廈大橋就如同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又有何不同呢?柯文哲恐怕又陷入失言風波。
作為樣版工程的金廈大橋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立場,自1949年建政之後開啟新中國超過70年的輝煌歷程。遺憾的是,大陸大區與台灣大區至今仍隔海相望,唯有搭建海峽兩岸炎黃子孫心靈零距離契合、情感面對面交流、經貿全天候暢行的新通道「廈金大橋」,方能體現「共走一座橋」及「建設廈門-金門共同生活圈」。就跨河海興建大橋的工程技術上,北京當局已有建造東海大橋、杭州灣大橋、舟山大橋、青島跨海大橋等超級工程的經驗,無論為「金廈大橋」抑或「廈金大橋」卡住的關鍵是兩岸政治局勢,此橋處處顯示北京當局實現「台灣回歸」和「一國兩制」奠定堅實基礎,這座大橋顯現出中國對台灣促統的步伐。
2019年1月2日,中國共產黨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指出:「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試問:柯文哲一趟金門行喊出「金廈大橋」所惹起連番政治爭議,豈不是附和廈金跨海大橋將成為建設台海通道的突破口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樣板工程。可嘆的是,建設台灣海峽通道工程需要巨額資金以及進行富有成效的前期工作,更需要時間和機遇,柯文哲金門行的發言,恐讓北京當局誤判時機武統時機更為成熟。
能文化統戰金門,就能文化統戰台灣
雖說金門、廈門兩島唇齒相依,歷史淵源深厚,自古以來均隸屬於福建省。1949年廈門遭到解放軍攻佔,但近在咫尺的金門島以及烈嶼(即小金門島)、大擔島、二擔島、復興嶼、獅嶼、猛虎嶼等零星小島嶼卻仍被國民政府軍隊控制。上世紀50年代,這裡一度成為國共兵戎相見的主戰場,直至金門炮戰之後,雙方的軍事衝突才開始降溫,70年代末中美建交後更是全面停息了硝煙的對峙。如今台海局勢又從和平對話慢慢升高態勢變成武力對抗,同時與廈門以及福建的接觸也日趨頻繁,其中金門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優勢,在兩岸關係中扮演一個重要的戰略要點。
「金廈大橋」所涉及國安問題並非停在「軍事」層面,而在從「經濟」擴及到「文化」甚至意識形態層面,金廈大橋如果建成,最大的意義,在於金門從此和對岸形成共同的生活圈形成一個統戰的示範意義。從北京當局的戰略角度來看,興建金廈大橋並不是藥讓金門富起來發大財,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文化統戰金門,只要文化統戰金門就會擴及文化統戰台灣,只要文統台灣成功,台灣人絕對對中共改觀。然而,當前的兩岸關係已非過往處處顯現出「兩岸一家親、福建金門親上親」的濃情蜜意,而是作為民主雅典的台灣,必須要處處設防獨裁羅馬的中國的入侵。
柯文哲會能反對跨台灣海峽的海底高鐵嗎?
金門在美蘇冷戰期間就被為東方柏林,在東西德分裂的年代,有聽過西德政府、東德政府要將東西柏林用一座大橋串連起來嗎?事實上,是用一座柏林圍牆圍堵起來,作為區隔自由民主世界與共產獨裁的分界。柯文哲目前作為首都市長,在政治上具有舉足輕重且動見觀瞻的意義,台北市長一趟金門行就呼籲要「金廈大橋」,忽視這是一個重大的國安問題,讓筆者憂慮柯市長下一趟馬祖行,豈不是要連聲附和北京當局,又要興建平潭開往新竹的「海底高鐵」?
作者/林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