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面臨網軍疑雲,陸續被抓包有員工、科長上班發政治文。但柯文哲仍強調「…不是在網路上批評民進黨就是網軍,要大家不要帶風向。」; 去年前發言人、民眾黨文宣主任柯昱安手握五組帳號遭質疑在PTT發文帶風向。柯文哲也曾表示,一個人一定有很多帳號,但是不要劃錯重點。
當時柯文哲稱「不能用國家預算去養一批網軍、小編群」與日前「我們沒錢養什麼網軍」剛好相互對比,有市府正職是否也可以順便當網軍或如柯所說只是上班太閒當網友。
顯然柯文哲又想創出網軍新解縮小打擊面,搭配「我還是相信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是他要自己出來解釋,可能再次完美切割質疑。
網軍問題由來已久,定義卻始終不清。網路專欄、投書會被歸類網軍?大量假帳號灌爆某人臉書、集體推文建立虛假的關注度,是否也為網軍?網軍所作所為是否違法,除去網路戰的直接癱瘓網站,入侵後台資料庫竊取資料明確違反法令外。
網路平台對於事件的討論,類似商業公關宣傳手段,卻又非單純商業宣傳、廣告不實的範疇,基本無法可管,除非如此次被抓出網友(軍)在公務時間發政治文。
網軍議題其實牽涉宣傳手段的優劣,也才進而引起道德批判,如同過去三星寫手門爭議,或這次公務員上班太閒發文。本質是宣傳,只是涉及敏感的政治宣傳,總會有兩方對立的說法,互相反擊彼此論點,難區分誰是網軍、誰是小編、還是網友。
為誰宣傳或為業務外的密集發文。任何宣傳手段、媒介使用目的至為重要。舉凡,不管宣傳目的為何,其中的正確性有多少,如同市府員工真是喜歡發政治酸文,亦或真被賦予額外工作成為政治攻防的網軍。無疑,網軍的「軍」字帶有攻擊性,類似行為也讓彼此陣營支持者聯想到惡意抹黑。
常見例子為雙方都指控對方躲在匿名粉專的擋箭牌後,或躲在ptt匿名性便利的後方至少再找出匿名網友之前,難以了解背後真實背景,也才是此次公務員當網友(軍)爭議的源頭。
柯文哲乃至於政黨宣傳與網軍指控,正巧都可由柯文哲「一個人一定有很多帳號」來說明。排除顯而易見的是誰會有很多帳號的疑問,套用宣傳的定義,就是系統性的爭取某種意見的支持,不難想見如同對網軍的形容,其中之一正是系統性、合縱連橫試圖影響公眾輿論。
此後目的是為讓目標群眾形成單一觀點,方便傳達意象,左右選擇,銷售商品或推廣政治觀點。幾乎都不脫網路輿情監測,搭配所謂網友(軍)或小編抵銷與創造新的議題,一系列上而下宣傳。
如今柯文哲再陷入網軍疑雲並不讓人意外。改編柯文哲的話,是否也該「一人一信寫給台北市政府,查網軍不敢做就是有問題。」
作者/陳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