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台灣職業棒球又回到六隊盛況了。台鋼雄鷹在今年四月底送交企畫書,以高屏地區作為主場,並在六月開始選秀會。
這個讓本來爆炸的棒球人才,又有新的出路,過去退役的好手,也開始自己的訓練計畫,希望再度回到職業球場發光發熱。
當然,如果這些選手,過去有一定的成績,但因為後面新人輩出,而被壓縮出場空間,只能被迫黯淡離場或者轉換跑道,好運的轉隊發展或轉業餘球隊繼續打球;再其次轉任教練、球評繼續在球場上面用自己的方法在球場上面生活,差一點的退下球衣進入職場,變成像你我一樣的凡人。
一旦享受過掌聲,當過一次英雄之後,就忘不了哪種感覺,但這些退役選手他們不是不能打,而是沒有空間讓他們出賽。棒球號稱台灣國球,新人輩出,大學生、高中天才或者在業餘球隊修練中人才球員等等,後面一堆人擠破頭的職業窄門,進來困難,留得住位置更難。
對這些選手來說,球上的縫線就像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但反觀,身為普通人的你我,棒球就好像電視上的表演,可能求學時期有聽過隔壁學校的棒球隊去哪裡比賽等等新聞,但自己卡在滿滿學業、考試之中,偶爾有點時間想打打棒球,但學校沒有社團,沒有同好一起打球,只能一個人默默對著牆壁丟球,抓著棒球、握著電視上慢動作重播時投手用手指握住球的方法,一邊幻想著自己就是自己一人球隊的王牌投手,面對沒有人打擊的本壘板,丟出孤單的一球,結束比賽。
當然,筆者希望在推動多元教育的政府,可以考慮把國球更普及化、或者讓體育課擺脫教條式的課程。
讓這些站過職業舞台的球員或運動員們進入到學校之中,一些學校內體育社團可以更加深化,讓書本稍微遠離學生們,讓這些玩票性質的學生社團可以有機會嘗試所謂的職業水準,甚至一定時數的訓練之後,與科班學生們對抗看看,就算輸了也沒有關係,因為本來體育活動就除了單純活動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學生們學習如何面對輸贏。
輸贏難免,一個失誤導致的失敗,一個機會帶來的勝利,這些都是職業運動員每天都面臨到的挑戰。而學生們在學校中如果因為升學這個單純的目標放棄了這個品格教育的機會,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不就太可惜了嗎?
去年東京奧運期間,多國派出來的金牌選手們,許多都不是像台灣中國一樣的科班出身的選手,更多的都是像你我一樣的凡人,筆者想,這些就是所謂的一個已開發國家的樣貌,百姓不單單只是斜槓人生才華茂茂,而是樂於挑戰,更樂於享受成功與失敗。
選手退役之後,深入校園,把他們過去所學所長傳授給學生們,讓學生們樂於打球,除了單純的運動之外,更要緊的是學習如何把握機會、如何面對失敗,這個才是我們的學生們最需要的,而不是在自己的學習旅程紀錄中多幾筆光彩而已。
作者/屏東三十路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