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封城:人民敲鍋和吶喊的抗議 影片來源:BBC News
Related Posts
預算只有朕給你的才是你的!
近期,藍白聯合封殺中央政府預算案簡直走火入魔,遭砍預算的單位從陸委會、農業部、消防署甚至是與政治無涉的中研院,理由也五花八門。如宣傳單位疑似作梗圖諷刺藍白、公視歷史劇悖於「大中國思想」、司法部門打詐不力。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國較於其他新進國家稅收、財政支出略低,甚至公部門人力薪資支出也逐漸下滑,但我國人民對政府服務要求越來越高、產業亟需政府補助,卻因個人意氣之爭或部分施政不力就殺雞取卵,使之前努力付之東流,無疑使既有的社會問題缺乏長期公權力介入更加嚴重。 藍白鬥綠的影響也波及無辜民眾,如台鐵工程款項遭凍結、計程車產業補助與節能家電補助等,已嚴重危害一般民眾的利益及交通安全,最近連一向支持藍營的產業大老也出席民進黨國會議程,原本有利於藍白的社會輿論,漸從撙節開支轉成政黨惡鬥,更精確來說,被某個不受選罷干擾的不分區立委「牽牛鼻」。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藍營本欲利用民眾黨鬥爭,反被國昌激進演出牽著走,短期確實使執政黨難堪,不利於大刀闊斧新政,長期來看可能影響選民投票意願,使良性監督蒙上政治惡鬥的陰霾。 因此,筆者嘗試分析預算長期延宕可能導致的弊病,最大危機即間接導致目前欣欣向榮的經濟成長,走向中挫的歧途: 第一,藍白認為超支部分,確實新的財政支出達三兆之多,遠勝過去數年所編列,然近年來我國產業數據亮眼,稅收明顯增加。然,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卻也帶來許多問題,如貧富懸殊、環境汙染、扶植新創事業與國防投入,尤其面對中國虎視眈眈更需提升國防支出占比,此非竭澤而漁,乃因應收入增加必然面對的支出增加,不能因黨爭之私而害及國家發展。 第二,近年來,我國報名公務員考試人數幾乎以雪崩式滑落形容,公門薪資待遇已不吸引人,原因在於少子化,與薪資卻無法趕上公務員付出的辛勞,甚至是經濟成長帶來的通貨膨脹。如今,又因政治與行政間難分難捨的關係,隨著政爭激烈,區分兩者的界線越來越模糊,行政中立的天平,因不合某人某黨之利益、價值觀而蔑視行政專業性,逕誣公務員為執政黨鷹犬,這種荒謬論點放諸於先進國家皆是笑話。我國已歷數次政黨輪替,行政中立從法制走向實務運行,只要公務員作為不利於己就侮辱、干預,這將造成「劣幣逐良幣」現象,優秀人才心寒報國無門,則一一離去將使得執政品質下降,只剩下專於鬥爭、嚶嚶狂吠、梟叫狼嚎的政客虛耗,國政糜爛之日近在眼前。 目前,藍營許多預算刪減案件似乎緊隨於暴衝的民眾黨之後,但仔細想想,藍白間競爭大於合作,一旦選舉到來,互相猜忌競爭也將白熱化。更甚者,白營缺乏如藍綠有強烈意識形態、理念與地方經驗,依靠個人魅力者容易人亡政息,因此白營不是一個穩定盟友。綠營雖然兩岸立場與藍營相反,但藍營早有長期本土化事實,藍綠底層群眾早交融已久。同為兩大政黨,不求保持均勢,若一味要求綠營臣服於己,視己為「憲政上的皇帝」,將預算視為對綠營的恩賜,則一個內政混亂的台灣,在中國面前簡直彈指可滅,到時藍營憑什麼優勢與中國作籌碼牟取暴利,無疑寅吃卯糧,棄僅存孤島而敗退深海爾。 作者 / 劍藏鋒
進擊巨人畫成藍色就刪預算?國民黨骨子裡的威權基因
國民黨與共產黨大戰失敗之後,逃往盟軍委託代管的台灣,並為了穩固政權,以獨裁高壓的方式統治台灣,嚴重迫害台灣人的言論自由。所幸在黨外人士的努力、民進黨的創黨,以及後續爭取解嚴等等的努力之後,台灣逐漸脫離威權走向民主。但當時迫害台灣的國民黨,依舊活耀於台灣政壇,骨子的威權基因依舊難以去除。 近日立法院上演預算大戰,藍白立委大力凍結、刪除各種重要的預算,顯然就是要扯民進黨後腿,弱化台灣。然而,藍白立委們刪除預算的理由不僅沒有正當性也沒有邏輯,更透露出糟糕的威權遺毒。 根據媒體報導,內政部上周在臉書發文,借用進擊的巨人梗,將冷氣團比喻為與人類為敵的巨人,並根據氣象圖常用在描述冷鋒的藍色,將之著色為藍色,沒想到卻因此讓國民黨立委生氣,認為「藍色就是醜化在野黨」,並揚言砍預算;然而這只不過是將動漫與氣象學知識進行一個結合,怎麼會自行腦補成醜化在野呢?這不僅是為了刪預算的找碴,更有著過去威權時期的言論審查味道。 國民黨立委廖先翔事後也強調,「把膚色改成藍白混合的顏色,以至於青鳥看到集體高潮,身為立法委員的責任就是把關,將預算全數刪除。」這不僅暴露了國民黨立委對氣象學的知識貧乏,更是將他心中的威權遺毒表露無遺。覺得自己可能遭到醜化,就怒砍預算,這是立委該有的行為嗎?這怎麼會是把關呢?更別提這個醜化的邏輯其實非常牽強,日常生活中一堆藍色的東西,這些藍委怎麼沒有隨時崩潰呢? 台灣已經解嚴多年,威權時期已經成為歷史,呼籲國民黨立委們應用理性的心態面對預算刪修。這種思想審查的邏輯,難以服眾。 作者:向陽之花
小草的虛無
歷史傳說和官方正史,都記戴歷代皇帝若不幸中道崩殂,或某種原因難以「視事」,底下的權臣都會巧立名目,襲取大位,說他才是「遺教」的繼承人,是唯一的選擇。史學家稱此宮廷的政治策略,為「名正才能言順」,「挾天子以令天下」。 此種政治策略很好用,效益宏大,萬無一失,運用的範圍從無止境,私學者眾。從久遠的歷史而來,是傳統政治學的基本原理:不僅宮廷上用,下至民間結社、叛亂團體、黑道社會,都廣泛使用,罄竹難書。 所以你若是這類的「領袖」、「教主」,如果夠聰明,一定會未雨綢繆,把「遺命」定下來,以防不測,以消滅黨內藝高膽大的狼子野心。民眾黨的「阿北」主席,就是此例。雖然他學不了「庸正皇帝」十三年在位,澄清吏治,建立後來乾隆朝代近百年的盛世。「阿北」十年親政,當個小諸侯,卻德不配位,反其道而行,與財團眉來眼去,私通款曲! 我們可不能就此「以人廢言」,如果我們能寬容一下,與人為善,至少阿北主席了解他一手創立的民眾黨要活得下去,不能「所託匪人」!眼前一羣同志鴉鴉烏烏,他需要引進「幹才」。當然,引進的萬萬不能會是功高震主的「年羮堯」,心懷不軌,所以才有「幹才不能干涉黨務」的約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忘「遺命」,𠏉才只是要其「幫忙」而已。 不管是「不干涉黨務」、「幫忙」,在阿北內心底處,他的「幹才」只是「客卿」:客卿就是客卿,哪能容許「鳩佔鵲巢」,身在曹營心在漢室,暗謀「滿八旗」入關 ? 可憐的小草大君,沒了「阿北」主席的耳提面命,卻來了挾持「阿北」遺訓,手握每年一億四千萬「錢柄」的「新阿北」,就可以命令、驅策民眾黨全黨上下的嗎?這是眼前小草大君們的惶惑,深感「虛無」之處。 「剛破殼的小鷄」一旦失去洋洋得意、無所不通的「大公鷄」教主,要怎麼辦 ?是不是「哀莫大於心死」,跟隨「新阿北」逐漸向極右派靠攏,變成人家的「傭兵」附隨組織,而歡欣跳躍 ?—— 共產黨人說得對,如此行徑就是「右傾機會主義」!「右傾」兼「機會主義」的投機,虛無而惶然無主的小草大君們,您們能接受這樣的宿命嗎 ? 作者: 李義山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探討台灣邪教組織為何難以監管
台灣的邪教議題逐漸引起廣泛關注,主因乃台灣社會對「邪教」或爭議性宗教的容忍,源於其法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多元文化包容、現代社會需求以及法律框架的設計。上述因素共同塑造了台灣宗教的多元環境,但同時也為某些宗教團體提供了存在空間,包含信仰與社會、宗教與政治、法律和文化等互動等。 由於台灣的宗教信仰多元,涵蓋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以及本土民間信仰等。然而,某些組織或宗教形式因其極端行為、教義爭議或對信徒的精神與財務控制,被外界視為邪教,但實際執法取締上卻很難對邪教給予法律上的定性,尤其是台灣缺乏專門監管機構,雖然有宗教相關部門負責宗教團體的註冊與管理,但對於邪教的監管並無具體政策或資源。 上世紀台灣的80年代因應經濟騰飛,也造就浮動與貪婪的人心作祟,於是就有成立邪教從中牟利的機會,最著名的案例乃台灣人李光(後更名為李佳豪)成立宇宙光明功,初期宣稱以「道教」為基礎,融合氣功、宗教修行和精神療法。 雖說人怕出名豬怕肥,宇宙光明功信徒者眾多隨即坐大,卻也爭議行為,例如:宇宙光明功主張透過修行治病,但實際涉及財務榨取、精神控制及非法集會;組織結構高度封閉,對外宣傳具有神秘色彩,吸引大量信徒捐款。新興宗教在快速變遷社會中的角色,指出它們往往填補了傳統宗教無法滿足的心靈需求。 教主的權威性慢慢受到反對信徒的質疑,宇宙光明功的教主宣稱擁有特殊靈性能力或神聖地位,吸引信徒崇拜,教主個人的財富來源、對信徒的要求及自身奢靡成性生活方式等,加上該團體領導層多次捲入法律案件,包括誹謗、詐欺或擾亂社會秩序等法律糾紛,普遍受到外界質疑。 職此,當時台灣多家媒體深入報導方式探討宇宙光明功的運作模式,以及其對信徒所產生的影響,經傳媒報導後激起社會嘩然地討論。台灣政府對該團體的財務和宗教活動展開多次調查,但因宗教自由保障及證據不足,執法有限放棄追訴,讓不少輿論聯想宗教團體與政治必然有緊密的聯繫。 動輒違反宗教自由,邪教在台灣到底該如何定性?事實上,台灣社會中確實存在對某些爭議性宗教或被外界稱為「邪教」的現象。這種現象主要反映了台灣在宗教信仰自由、多元社會及法律框架下的特性,但這並不意味著台灣全然接受或支持邪教。兩岸目前對宗教的管理態度大為不同,大陸對被列為邪教的組織採取高壓政策,而台灣相對開放且寬容的態度。 台灣法律保障宗教自由,但對於可能涉及非法活動的宗教組織,法律處理上仍存在一些挑戰。例如,即便某些宗教團體可能涉嫌財務詐騙、精神控制,但因其運作形式隱密,難以具體取證,執法單位需謹慎處理,以免違反宗教自由的原則,形成監管尺度最大的挑戰,政府需避免被指控侵犯宗教自由或干涉信仰活動,因此對宗教團體的監管往往相對寬松,難免縱容新興邪教組織的壯大。 筆者認為要改善邪教組織對台灣社會所帶來的危害,必須從法律層面、社會層面及資源層面等三方共同著手進行政策建議:首先,在法律層面上必須設立專門針對邪教的法律框架,明確定義邪教行為及其處罰標準,加強對宗教團體財務透明度的監管,防範詐欺或非法牟利;其次,在社會層面廣泛宣傳邪教組織的危害,提高公眾對邪教危害的認識,鼓勵受害者及早求助,並推動心理輔導與法律援助,幫助受害者擺脫邪教控制;最後,資源層面需要增加執法機構的調查資源與權限,加強跨部門合作,並積極引入諮商專家、心理學家、宗教研究學者等專業人員協助識別邪教行為。 作者:林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