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遭爆料在民眾黨會議中,要求自家立委賴香伶約束其辦公室主任兼中評會主委林恕暉,並飆罵「誰家的狗,自己回去管好」引發社會譁然。對此,外界普遍聚焦在語言暴力與辦公室倫理等對人尊重的面向。但柯文哲暴怒、失言並非第一次,甚至可能無數次,早已無法計算。
有趣的是,2014年選舉期間乃至於第一任期間,民意多能欣賞柯文哲「做自己」的素人風致。有別於傳統政治包裝、推銷,過度討好選民的惺惺作態,有段期間縣市首長「不假掰」才是主流。仿佛氣到握拳、痛罵官員就是替老百姓出口惡氣。
某種程度,暴怒、失言猶在,柯文哲沒有變。
正如經典的戀愛名言所說「不是心變了,而是感覺變了」。越來越多柯粉轉柯黑,不正是發現過去所謂「不包裝」。何嘗不也是種利用人物特色,所埋設的形象包裝,同樣為喚起公眾的感情與價值情感,營造出對未來的想像。
坦白說,這是政治公關宣傳必經之路。
不過以往那套從穿著、手勢、口才,臨場沈穩機智表現下手的套路起了變化。以柯文哲為例,假設「直腸子」性格無法改變,不如順勢主打親切廟口阿北樣板,將弱點變成優點。以有強烈自我風格的菁英醫師加以定位、區隔市場。究竟這類講話不經思考的「真實感」是直腸子還是白目,不得而知。
而誰說政治人物必須要有一副聖人明君的模樣,心理學家佛洛姆曾提出現代人有「自動從俗」的現象,意即容易全盤接受文化模式所提供的人格類別,例如絲毫不差的成為所有其他政治人物的樣子,以及民眾期待他的樣子。
至少,柯文哲讓我們知道他在面對焦慮情況下反應為何,特別提名黑箱、犯罪紀錄等爭議,直接威脅民眾黨與其個人包裝的價值形象。情緒失控充其量只是自身對不安的正常反應。
基於能再次看清楚柯文哲與民眾黨這一點,柯文哲公然把黨內同志罵的跟狗一樣,提前展現黨主席施虐與黨公職被虐的兩極性格,一面強加痛苦與任由痛苦強加於彼此的慾望,其實是一件好事。至於民眾能否接受未來國家領導人與執政黨如此,就見人見志了。
作者/陳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