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羅斯全面對烏克蘭發動入侵。在全球自由國家同發制裁並盡力於援助烏克蘭對抗普丁暴行支援,代表國民黨對外發言的文傳會主委凌濤居然站在俄國一方,批評台灣加入民主陣營的制裁行列。同時,也看到很多國民黨人,在這時還在散佈「今日烏克蘭,明天台灣。美國都不會來救」「台灣再像烏克蘭一樣挑釁大國,就會亡國」等言論。乍聽之下,在民主國家有這樣為獨裁者幫腔的言論叫人感到不倫不類,但其實,深入探究,就可以從國民黨對二二八事件的看法中,了解他們的「視界」了。
具體而言,筆者所說的「視界」,是指國民黨對民主政治的認識,以及在判斷上的價值邏輯觀念。讓他們在看到政治的新聞或歷史記載時,會做出的直覺性反應。事實上,國民黨的民主認識,與他們對於戰後台灣民主發展的解釋,有密切的關係。上述節錄了他們對烏克蘭的看法,就是他們政治意識形態的視界下,對國際局勢的看法。
這視界的建構,不能不討論到國民黨對二二八事件的立場。二二八事件在解嚴以後,既然無法在透過極權體制隱滿,於是他們將二二八形塑為「當事人的悲劇」,而非台灣這個社會有機體的菁英階級短短數月間盡遭屠殺的歷史。
是以多年來,國民黨屢次是批評本土派對於二二八的平反及咎責是在「揭歷史傷疤」或「炒作族群對立」等。而從來沒有發自誠心的道歉,並加入轉型正義的推動。
於是,就算在李登輝任內,國民黨政府進行了受難者家屬賠償作業。但至今仍是力阻轉型正義,也就是反對追究加害責任的一方。
我們不難發現,國民黨始終拒絕正視二二八是害台灣民主政治破滅,並讓台灣步入長期的威權體制的關鍵事件。在國民黨眼裡的民主發展史,是台灣民主在蔣經國「推動解嚴,促成民主」得來的。
如果民主是蔣經國這獨裁者的「賞賜」,那任何為促進民主深化而做的政治行動,就都該環繞說服獨裁者大發慈悲,而非凝聚社會力量,促成民主轉型。
對民主主義者來說,二二八的紀念,事關乎公民社會對於「威權復辟」的憂慮。既然這個政府機器,曾做出屠殺人民的紀錄。那麼,我們怎樣能改變它,使之沒有殘害社會的能力?當然就要正視這個政府機器每一筆反民主的暴行,才能反思讓民主永續的方向。
在此,我們就可以發現國民黨的民主認識,與包括多數台灣人在內的當代正常民主國家大相逕庭。也就可以理解,為何俄國入侵的第一天,國民黨人那麼急於為普亭幫腔,指烏克蘭加入北約是「挑釁」,被打活該云云。因為他們在面對二二八及威權時代諸暴行的態度上,從來沒體認到暴力與武力對民主社會的摧殘何等嚴酷。而認為應該先顧及獨裁者如兩蔣或普亭(或習近平)的威嚴,才能巴望到所謂「和平」或「民主」的賞賜了。
作者 / 楊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