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反藍的人數,可能就多到讓公投從同意變不同意。民進黨顯然了解這層道理,將戰場從對國民黨有利的「綠 vs 反綠」轉移成「反藍 vs 藍」。
即將在12月18日舉行的全台公投,性質是一場大選,在野的國民黨全力招喚對執政黨不滿的選民,民進黨也強勢捍衛自己的執政成績。假如局勢形成藍綠對決,對國民黨很不樂觀,民進黨想要全面粉碎反對勢力,喊出四個不同意。
公投本來目的是直接反映民意,卻早已成為政治團體爭鬥的工具,長久關心某項公投議題的人,很快發現討論方向不再是自己能掌握,對公投議題毫不關心的政治勢力,面臨這樣一場大選也難免被捲進其中。
國民黨的算盤是,民進黨執政天怒人怨,連不少深綠都反感蔡英文,將公投操作成大選,成為對執政黨的不信任投票,主打藍綠對決,那麼藍軍迎著反綠的風向,很有希望衝破綠軍的堡壘,收割政治利益。
藍軍的戰略應該正確,前幾個月不論民調或社會風向,都能明白看出四項公投都能通過。但是風向不見得能轉換成選票,民進黨和蔡英文的執政沒有國民黨以為那麼差勁,民進黨支持度其實遠高於國民黨,假如雙方是「綠 vs 反綠」,民進黨可能會輸,但如果是「綠 vs
藍」,也就是典型的藍綠對決,國民黨勝算不高。
誤把反綠當成藍,是國民黨十年來的迷信。鐵桿國民黨一向瞧不起民進黨,覺得輸掉選舉是選民有眼無珠,輸到怕之下總算出了個韓國瑜,但韓國瑜的政治基礎太差,短短兩年暴起暴落,給藍軍的希望多大,絕望更大。更重要的,韓國瑜能引起潮流,靠的是他這個人能吸引反綠選票,但別的國民黨人辦不到。
國民黨這次又犯了錯誤,把公投中的反綠都當成自己的支持者,做起公投大獲全勝後,再來選舉怎麼教訓民進黨的大夢,搞不好連位置都分贓好了。風向大好,國民黨大量政治人物跳下場,彷彿成為公投的主導者。其實這是相當合理的決策,公投已經淪為政治選邊的戰場,現在不參與,未來就不能分到果實。
問題是,這場大選畢竟還是公投,不是選民意代表,實質是一回事,表面的尊重還是要有。國民黨強勢介入的結果,激發出另一群數量龐大,忠誠度高的群體:反藍。台灣有各種政治勢力,反藍可能是實際上的台灣最大黨,支持民進黨未必有動力,教訓國民黨他們爭先恐後。
光是反藍的人數,可能就多到讓公投從同意變不同意。民進黨顯然了解這層道理,將戰場從對國民黨有利的「綠 vs 反綠」轉移成「反藍 vs 藍」。
選舉除了藍綠,還有其他考慮,公投更是如此。如2018年綁大選的同婚,執政的民進黨支持同婚,但公投支持同婚的選民數少於綠營得票,顯然支持或反對這題,和藍綠的相關性較低。今年公投4個題目中,核四在藍營的支持度最差,連國民黨政治領袖都公開宣稱不支持,很難過關,相對則是萊豬機會最大。
可是這樣的公投還有什麼意義呢?這些公投能夠成案,本來就是出於政治鬥爭的算計。像禁止萊豬,實際是禁止美豬,姑且不論萊克多巴胺有害有沒有科學證據,台灣很難買到萊豬,如果同意禁止美豬,對現狀根本沒什麼影響,卻是對美國設下多餘的貿易關卡。許多人投票以為選的是食品問題,改變造成的影響其實不是。
台灣一直公投都很困難,最近才放寬標準,台灣人就像終於買到期盼已久玩具的小孩,有了新玩具就亂玩,卻不清楚後果。只能期待台灣人的新奇感過去,早點掌握公投這項民主工具的合適玩法,但在此之前,國民黨總是有機會趁亂取利。
作者 / 費文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