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擴大「美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拜登此舉反映出美國期望東協作為美國發展自由開放印太地區之核心地位
拜登政府於今年年5月上旬展開「美國–東協對話」,討論於戰略夥伴關係下的合作,會議由主管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柯夏譜(Atul Keshap)及寮國副外交部長共同主持。柯夏譜於會議中重申拜登政府致力於多邊夥伴關係,以及東協為中心的重要戰略地位。美國與東協在會議中亦討論了緊迫的區域及國際問題,包括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支持和平仲裁爭端及促進印太主權的必要性,美國突然挖東協牆角的舉動,讓中國倍感被圍堵的國際壓力漸增。
近期,於10月26日之拜登總統出席「美國-東協高峰會」,更進一步宣布提供1.02 億美元及大規模疫苗援助,以擴大「美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拜登此舉反映出美國期望東協作為美國發展自由開放印太地區之核心地位。根據拜登政府於高峰會上所揭示之戰略夥伴關係倡議 ,「美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主要由健康、氣候、經濟三個面向的合作倡議所建構而成,而上述三項恰巧是北京當局外交政策工具的短版。
美國-東協健康未來倡議
美國支持東協公共衛生,包括擴大美國國際開發署之東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協調系統 (APHECS),透過區域框架來指導東協成員國應對 COVID-19 之公共衛生事件,並因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協調和溝通;通過制定跨國報告系統和國家結核病行動計劃,藉以控制與跨境和移民問題相關之結核病傳播;通過新的 CDC 合作協議與地區醫院合作,在傳播發生之前檢測和遏制新出現的傳染病威脅;通過能力建設擴大美國-東協健康未來之網絡;向美國國際開發署提供援助,協助東協加速推動藥品標準調和工作。
美國-東協氣候未來倡議
該計劃透過「東協-美國環境和氣候變遷部長級會議」及「東協-美國能源部長級會議」之討論,致力於協助東協國家因應氣候危機,達成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包括:啟動美國-東協氣候行動計劃,通過氣候變遷研究、協調、創新及改進國家自主貢獻的實施,支持東協的環境和永續發展;透過美國國際開發署清潔空氣催化劑計劃與東協成員國社區合作,利於瞭解當地污染源並確定解決方案,從而在更清潔、更健康的空氣方面取得持續性的進展;通過美國國際開發署 SERVIR 湄公河倡議與 NASA 加強氣候適應,該倡議利用遙感技術、開放數據來幫助因應氣候變遷的相關挑戰。
美國-東協經濟未來倡議
美國支持與東協在貿易與創新推動合作,加速東協國家經濟復甦,倡議內容包括:擴大美國國際開發署對東協關務單一窗口的支持;啟動美國-東協科技創新合作計劃 (STIC),以支持創新項目和數位經濟;透過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 (DFC) 向 Integra Partners Fund II LP 提供新創投資資金;透過東協-美國交通部長級會議加強區域內運輸投資項目。
戰略夥伴關係的背後:美國考慮CPTPP與RCEP之後在亞洲的領導地位
拜登政府上任之後,對於東協區域涉及美國必須重新考慮美國在亞太地區經濟領導地位的未來。首先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TPP),它原本是歐巴馬政府的構想,但談判以來從未獲得國會批准,而川普也在 2017 年將美國從 TPP 中撤出,其他 11 個國家被迫重新談判,並隨後簽署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議 (CPTPP)》。
另一個由東協主導,包括中國、澳洲、紐西蘭、日本、韓國等,共同簽署了 RCEP,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集團,覆蓋 22 億人口、26.2 兆美元的市場,約占全球 GDP 的 30%。曾擔任參議員 John McCain 外交政策問題,現為 New American Security 執行長 Richard Fontaine 表示:拜登政府可能重申美國既不屬於 CPTPP,又未加入 RCEP 的時代,這使得拜登必須思考美國在亞洲的經濟領導地位及未來該如何發展。
不過,與川普政府最大的不同,拜登將回到貿易上多邊主義的做法,倘若美國運用對盟國的影響力對中國持續施壓,加上拜登政府正考慮對中國的補貼行為及對美國經濟損害展開新調查,以在貿易問題上施壓北京當局,眼看川普政府時期留下的貿易戰、金融戰、科技戰未歇,拜登政府對中國又開啟一波外交戰。
作者 / 林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