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張亞中想帶領的國民黨志不在台灣大選。值得注意的是,張亞中被挖出曾提過分割公投想法。這有別於傳統國民黨擱置統獨爭議的維持現狀路線。看似投票自由決定是否統一或獨立的做法,企圖採取鄉村包圍城鎮的策略,分裂中央政府體制,以及更重要的台灣主體意志。…讓人聯想到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的步數,同樣的公投可以用來掩護以維護秩序、保障投票為名的軍事行動…,讓中國有機可趁。果真如此,這場主席選舉就不是誰當選沒差,或「民進黨沒差,但國民黨有差」的政治多選題,而是張亞中不能當選國民黨主席的單選題。
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電視辯論會18日結束,原以為又是另一場「誰當黨主席沒差」的無聊選舉。但在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成為大黑馬後,不問藍綠白支持者都起了興趣。
首先,國民黨的疲弱在江啓臣的帶領下可見一斑,政治敏感度和輿情風向的失能,讓其雙手奉上中評委資格給張亞中。導致原先用來「初篩」黨主席參選資格的功能盡失,使國民黨產生有史以來立場最偏激的主席候選人。
以往礙於選舉壓力,國民黨不管如何親中,都不敢明白主張「和平統一」。誰踩紅線就要換掉,即便總統候選人亦如此。前主席朱立倫上次擋下洪秀柱,問題是這次擋得住張亞中?
某種程度,張亞中的批評很有吸引力。
如日前抨擊「其他候選人兩岸路線都跟著民進黨走。」點出藍營一昧拿香對拜必輸無疑是對的,一開始就已決定勝負。若採取模糊策略,一昧迴避國族問題,能延緩國民黨消亡,甚至持續保有幾個地方縣市長寶座。
政治版圖上卻走短多長空態勢,支持者凋零與首投族選票的差距。時間推移只會讓國民黨更為不利,不如在深藍鐵票歸零前背水一戰,直接攤牌「兩岸要統一」也是對的。
只是,任何看過教科書上政治光譜圖的人都知道,只有往中間挪移,才拿下總統大選。另一方若劍走偏鋒極端策略,只會遠離主流民意,被擠到邊緣。如同新黨。
除非,張亞中想帶領的國民黨志不在台灣大選。值得注意的是,張亞中被挖出曾提過分割公投想法。這有別於傳統國民黨擱置統獨爭議的維持現狀路線。看似投票自由決定是否統一或獨立的做法,企圖採取鄉村包圍城鎮的策略,分裂中央政府體制,以及更重要的台灣主體意志,當時是為配合馬英九政府短暫拋出的和平協議。
如今看來,讓人聯想到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的步數,同樣的公投可以用來掩護以維護秩序、保障投票為名的軍事行動。退一步說,僅憑提名主張統一的民意代表、市長和總統候選人,也可以製造內部事端的動亂,到時幾百萬人的投票數支持,雖不至於發生內戰,但也夠被塑造成一股親中國勢力,形成一股分歧的假象,讓中國有機可趁。
果真如此,這場主席選舉就不是誰當選沒差,或「民進黨沒差,但國民黨有差」的政治多選題,而是張亞中不能當選國民黨主席的單選題。
作者 / 陳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