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政治收緊教育場域的控制,將有利於政府對社會大眾的意識形態輸出。第二個問題,則是中共正將社會逐步形塑為備戰狀態來準備。教育緊縮可視為一個轉捩點,對於社會輿論的控制還會更進一步收緊。有報導指出,港共政府下一個目標意在攻擊職工會聯盟(類似台灣的產業總工會)。於是,我們更可想見在網路輿論、大眾媒體的控制上,還會有進一步動作。
近年來,中國與民主國家在意識形態上的抗衡越加激烈。除了在軍事上在印度、南海、我國領空有所挑釁。也進一步強化中國國內教育文化的控制。
我們可以看到,因為政治意識形態而升高文化控制的政策,從文化邊區逐步向中心緊鎖。對東突厥的文化滅絕之暴行自然不用說。自去年開始,他們先對內蒙古學校的母語教學展開,而定漢語教學為一尊。近期更關閉了圖博學校,並逮捕了圖博母語教師。在國安法體制下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更受到中共官媒新華社點名威脅之暴力,本月10日宣布解散。
至於在中國本土,則有近期在國務院的主導,則進行對民間補習教育(民辦教育)的控制。雖然被認為是為了壓制少子化,但從文化政策之全盤看來,連民辦中學(類似台灣的私立國高中)都進行公辦化(台灣的國有化),並在未來禁止公辦民營。除此之外,在上海,甚至開始將習近平思想列入課程。
從上述教育文化消息看來,我們可以注意到中共這波教育政策有幾個特點:
政治力成為主導國家政策的最主要因素:在中共與民主國家的意識形態對抗越顯劇烈。將民主國家為敵人的情況下,以致進一步視文化場域亦為輿論戰場。教育作為文化形塑的重要場所,也是國家控制力短期內最可及處。
強化「文化」邊區的控制力道:我們在第一點可知,政治對抗已是中共政策形成過程優先考量的因素。在香港、圖博、東突厥等地,都有看到對教育工作者暴力、言論迫害的傾向。這顯見這些地方有其自發秩序和有別於中國文化的歧異性,而中共的政治內部所面臨的挑戰,讓他們欲以文化統合來避免他們認知的「國內」出現民主萌芽的機會。而這些具文化歧異性的「邊區」,不穩定性較中國本土更甚,所以更成為國家暴力施展之處。
強化黨化教育:教育作為型塑國民政治思想的工具。這點從打擊非漢文化族群的母語,以及強化政治教育可知。早在數年前,中共即對黨員的紀律、忠誠和行動上有所緊盯。這波則進一步落實於國家權力對教學內容、制度的控制。
我們觀察這波教育場域的政治介入,還得想到上述政策的方向,將有利於那些措施實行?才能研判中共下一步還會想做甚麼?針對前者問題,筆者認為,政治收緊教育場域的控制,將有利於政府對社會大眾的意識形態輸出。第二個問題,則是中共正將社會逐步形塑為備戰狀態來準備。教育緊縮可視為一個轉捩點,對於社會輿論的控制還會更進一步收緊。有報導指出,港共政府下一個目標意在攻擊職工會聯盟(類似台灣的產業總工會)。於是,我們更可想見在網路輿論、大眾媒體的控制上,還會有進一步動作。
作者 / 楊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