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會最重要的職責就是還原歷史真相,線民的資訊能若完整揭露,將有助於社會討論線民這一題,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陷入互相猜忌的循環中,促轉會應該如實完整揭露線民名冊,至於調查局的反對,雖是轉型正義之路上必出現的絆腳石,但跨過去就對了。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在5月4日舉辦「探求歷史真相與責任的開始:壓迫體制及其圖像」發表會,最引人注目的是,現場會議手冊上放了一份超過千人的線民名冊,雖然刻意將人名、年代、學校、社團、監控對象給隱去,但隨即有人發現其中某一個線民疑似為現任國民黨立委林奕華,引發熱議。
被指控為調查局佈建在台大學生會的林奕華也立即在臉書喊冤,表示名冊上的那位線民,根本沒有領取津貼,而當年台大學生會已經是學生直選不是校方指派,情治單位要如何佈建?而曾到促轉會閱讀當年被監控檔案的立委范雲,則表示她沒有指控任何人,但現在這種看不到校名、姓名,讓線民隱身在檔案中的作法,只會加深社會猜忌,無法邁向和解。
姑且不論林奕華是否被冤望或誤認,透過公開的說明,將有助於社會瞭解當年威權政府監控體系的運作,可惜的是,促轉會卻選擇用去識別化的方式處理這一份名單,反而造成有興趣的人互相猜測與指控,被指控的人喊冤可能沒有要聽,指控人家的人也沒有一刀斃命的證據,誠如范雲所言,目前的作法,只會加深社會猜忌,無法邁向和解。
促轉會公布的這一份線民名冊,除了顯示調查局在當年大專院校的佈建系統既深且廣之外,其實也突顯出線民並非「一個模樣」,例如有的線民是「績效良好」、「主動提供情報」、「工作技巧靈活」、「工作向心力強」,但也有的線民是「工作態度欠積極」、「工作意願低落」、「無工作表現」、「工作表現不佳」,換言之,即便是被調查局列為線民的人,態樣也相當多元,有些有領酬勞、有些則否,領錢者金額高低也不一,這些都是有助於社會討論線民多元性的重要基礎,避免將線民扁平化、單一化,如此才有助於社會對話與相互理解。
促轉會最重要的職責就是還原歷史真相,線民的資訊能若完整揭露,將有助於社會討論線民這一題,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陷入互相猜忌的循環中,促轉會應該如實完整揭露線民名冊,至於調查局的反對,雖是轉型正義之路上必出現的絆腳石,但跨過去就對了。
作者 / 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