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大概可猜出Intel現時的策略:生產的能力,而不是技術超前,作為重點。這也為甚麼 Intel 的大老闆和精神領袖Andy Grove 耳提面命,要新的CEO每天早上要讀Wall Street Journal的理由。電動車工業的急速興起,paradigm shift(典範轉移),提供Intel 翻轉的機會。
媒體報導Intel 新任的CEO ,決定投資數百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二座新的半導體工廠。行家普遍的意見,以為Intel要盡全力縮短和TSMC在半導體製作技術上的差矩。
事實上,Intel 若想藉著新半導體工廠的興建和TSMC一較高下,未必是聰明的想法。Intel人才濟濟,「聰明人」如過江之鯽,想提升技術水平從現有的 7nm、5nm、到TSMC 快量產的3nm,Intel 的高級經理人員當然瞭解不是「灑錢」就能濟事。如果他們錢大氣粗,作如是想,在新竹的某些科技大老,倒可以吐口長氣,因為可以稍稍高忱而無憂,因為強敵也不過如此!
這十幾年來,Intel 花了上百億美元的資金,購併通訊、網路安全公司,嘗試「代工」,…..等等,到底那件努力成功過?還是又回到 XX86本業,靠 processor 和 server,維持生計。它所面臨的危機和挑戰,有如當年 IBM的主機(Mainframe) 所受的衝擊;IBM 的主機當時號稱是全公司的乳牛(milk cow),一切滋養、花費和成長都要靠它。
Intel 興建新工廠的真正用意,是要在半導體界,以「量」取勝,量變造成質變。媒體不是在說今年是「電動車」的元年,這是汽車工業前所未有的改變,說是「革命」也未必言誇其辭。想想往後數年,全球汽車工業所需的中低階車用晶片的量會有多少?Intel 要在半導體界繼續「舉足輕重」,靠的是它能提供的「量」,以量取勝,( 興建一座半導體工廠動輒百億美金計,金球有多少公司有此財力!)—— 而不是和TSMC 在高端技術一較長短,勝負未必在此。
有幸,到過亞利桑那州Intel 現有的工廠(張某如果沒記錯,應該已經有兩座),訪客一定會被它的龐大規模所折服。如今又添加兩座新工廠,再加上現有的愛爾蘭和奧利岡州的工廠,生產能量,絶非南科、中科以及南韓Samsung 所可比擬。
你我大概可猜出Intel現時的策略:生產的能力,而不是技術超前,作為重點。這也為甚麼 Intel 的大老闆和精神領袖Andy Grove 耳提面命,要新的CEO每天早上要讀Wall Street Journal的理由。電動車工業的急速興起,paradigm shift(典範轉移),提供Intel 翻轉的機會。
傳統以來,生產一直是 Intel的強項。也難怪有業界明白人把治理Intel ,當作是管理另個以色列國防軍。會不會不久,各型汽車廣告之後,又打出 Intel Inside,然後是 Ding Dong Dong ! ……. 至於 Intel 為何在製作技術落後,如何止血,張生管窺之見,容後報告。
作者 / 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