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起家庭悲劇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個案」,該案背後的高風險單親家庭、「育兒放棄」社會現象、社會安全網亟待補強等問題,是社會大眾跟有關單位在看待該案憐憫早夭的小生命,和熱議當事者之外,更應該重視的教訓和警醒。
今年2月發生於新北市,吳姓單親母親殺害兩名未成年子女後自殺未遂的人倫慘案,引發社會震驚,日前法院在一審判決吳姓女子死刑,引發吳姓女子辯護律師不滿,認為是對於弱勢單親女性的壓迫,相關新聞也引起社會的議論;而稍後來自吳姓女子親友的說法,則是揭露吳姓女子不負責任,並辜負來自親友及社工方面的協助,才是導致這起悲劇的主因,正反兩方的說法迄今仍在社會輿論引發迴響和激辯。
且不論這場判決的爭議和孰是孰非,從這場悲劇當中,吾人可以看出數個值得注意的情況:
一是當事者是單親家庭,特別是女性單親家長在處於經濟壓力造成「高風險家庭」的困境。
關於單親家庭,特別是女性單親家長在經濟上的弱勢以及承受過多的社會壓力,是不少社工界、女性團體、社會觀察家過去一直指出的情況,並疾呼從多方面給予支援,不過,從這起家庭悲劇來看,這些建議並未得到有關當局跟社會大眾足夠的正視。
二是當事者將孩子視為「累贅」甚至痛下毒手的心態,讓人想到之前震驚日本社會的多起單身母親在心理壓力所造成的扭曲心態,最終殺害、惡意遺棄幼兒致死的案件,顯示「育兒放棄」社會現象所引發的問題甚至命案,是已經在台灣社會出現;有關當局是否能採取更積極的作為,在這些高風險家庭最終被壓垮之前,積極介入並安置這些高風險家庭的未成年兒童,避免這些高風險家庭的未成年兒童成為家長扭曲、崩潰情緒的受害者。
三是台灣社會安全網雖然在這起家庭悲劇發生之前,不是沒有提供協助,但是從這起悲劇的發生,顯示台灣社會安全網在防止「高風險家庭」出現自毀這方面,仍然有需要改進之處。
行政院在2018年實施「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矢言「結合政府各部門的力量,建構一張綿密的安全防護網,扶持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在生活或所處環境出現危機時,仍能保有生存所需的基本能力,進而抵抗並面對各種問題。」但是這起家庭悲劇證明,這張社會安全網仍然有做得不夠的地方,而擔任社會安全網第一線的社工則面臨業務壓力繁重、人手不足、待遇不高、處理個案面臨人身風險時缺乏專法保障等,種種不利條件的艱困環境,也侷限了社工的能力跟增加介入處理的困難度,是否能通盤處理這些問題,是有關當局必須面對的。
這起家庭悲劇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個案」,該案背後的高風險單親家庭、「育兒放棄」社會現象、社會安全網亟待補強等問題,是社會大眾跟有關單位在看待該案憐憫早夭的小生命,和熱議當事者之外,更應該重視的教訓和警醒。
作者 / 黃宗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