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保護國內市場而拒絕中國產業鏈之時,此舉或許能讓台灣產、官、學、研等界能深度反思:把中國當成世界工廠或世界市場實在過份天真,大國都有保護自己市場的顧慮,台灣無認真檢視中國獨有的國家社會體制,正在透過過市場干預擷取台商的技術和利益,致使台灣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停滯不前。
印度基於保護國內產業及商品為由,深怕中國商品在印度市場橫行乃至於傾銷,已書面宣布退出建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頓時讓中國及東協集團錯愕不已,中國雖早想踢出印度,但東協集團卻想挽留印度,大家都不樂見中國在日後的RECP協議獨大,導致RECP談判始終欠缺臨門一腳,日本、澳洲、紐西蘭對於RCEP的談判日趨冷淡。
印度察覺中國供應鏈潛藏的劇烈風險
另一方面,印度這個有膽識的舉動,卻讓日本主動將印度加入到日後的戰略對話中,印度不僅響應日方的「供應鏈韌性倡議」(SCRI),更在國內市場採取更實際的行動,拒絕中國供應鏈的威脅,為印太戰略提供縱深佈局。印度在意志和行動上拒絕中國供應鏈的影響,頗讓日方激賞,日本政府願意主動加碼提出租稅優惠,讓日本企業赴印度投資設廠。
COVID-19疫情蔓延已經引起了日本、美國、澳洲及印度的廣泛關注,當中國武漢宣布封城之際,便意識到當產業鏈嚴重依賴一個國家的供應時,如果該進口源由於非自願原因而停止生產,對進口國的影響可能會惡化,甚至可以作為經濟脅迫的干預措施,此乃中國供應鏈潛藏的劇烈風險,電子產業、汽車產業、生醫產業、航太產業等尤為受到衝擊。
拜登即便當選美國總統,也無法短期內緩和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倘若全球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不解決分歧,就可能威脅到整個全球化,並對印度產業佈局產生重大影響。印度和日本一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國際貿易來為其出口市場供應提供服務。任何供應鏈發生斷鏈之際,中國因各種防疫理由關閉因COVID-19疫情蔓延的地區,而關閉工廠時所發生的風險,極大損害外資廠商的經濟活動。
不讓中國商品有傾銷印度市場的機會
2020年2月印度工業聯合會的影響分析顯示,2018年中國對印度的進口占比為14.5%。在對乙酰氨基酚等藥物的活性藥物成分領域,印度完全依賴中國,其分析則顯示在電子產品方面,中國占印度進口的45%。印度官方若不早採取積極行動,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日後恐怕會制約印度往後的生存與發展,中印在邊境上的衝突,印度的莫迪政府就早已準備好就替代供應鏈進行對話。
中國供應鏈佔印度經濟的主導地位,受到疫情蔓延影響引起的供應鏈問題影響的產業。隨著時間的流逝,印度增強自力更生或與中國以外的出口國合作,儘管印度作為市場和製造基地,對於潛在投資者都是有吸引力的選擇,但印度必須自主性地建立供應網絡中建立抵禦能力,否則中國製造的商品以傾銷方式,席捲整個印度市場之虞。
我走我的陽關道,你過你的獨木橋。印度自詡為全球最大的民主政體,視中國為現階段的最大的獨裁國家,印度和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角力,源自於雙方意識形態差距太遠,印度自詡為民主、自由、多元的歷史大國,與不尊重法治、自由、透明、民主、智財等價值的中國,尤其格格不入。
印度提醒我們不要太天真:檢視中國供應鏈的威脅
印度廠商發現當外資企業開始獲利後,常常受到中國官方的覬覦,輕則損害外商權益,重則被掠奪技術或市場。尤甚,當策略性產業、關鍵基礎設施甚至醫療物資,受到中國官方控制時,且會遭遇中國官方要脅而被迫交出技術或退出市場,所以印度官方從不輕易地把產業供應鏈移往中國發展,也不讓中國產業在印度市場有任何佈局的機會。
印度保護國內市場而拒絕中國產業鏈之時,此舉或許能讓台灣產、官、學、研等界能深度反思:把中國當成世界工廠或世界市場實在過份天真,大國都有保護自己市場的顧慮,台灣無認真檢視中國獨有的國家社會體制,正在透過過市場干預擷取台商的技術和利益,致使台灣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停滯不前。
作者 / 林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