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階段可以考慮赴對岸進修,或許對尋求當地職涯機遇更佳,但不甚建議學測成績不錯的高中生,除非已有超乎常人的心智成熟磨練,而且對早早去體驗對岸高校不正常的競爭壓力已有一番覺悟,否則還不如留在台灣國立名校培養全球化的競爭力。人生在13歲、18歲、23歲、30歲階段選擇出國進修,其實各有利弊得失,自己想清楚出路勇於面對,會比仲介機構和大學排名胡亂指路來得更好。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 (THE) 公布最新 2021 全球大學排名,評比包含 93 個國家、1527 所大學入榜,主要參考五大指標包括教學、研究、論文品質、企業收入及國際視野。據此,國內高教龍頭台大首度躋身全球前百大,位居第 97 名創歷年最佳成績。台灣媒體對這則新聞的報導,台大、北醫、清大等排名傾向聚焦較多,少有大中華情懷的媒體報導較為有趣,硬是將全名排名20的北京清華、排名23的北京大學加註於報導的末段。
全球大學排名是極為昂貴的軍備競賽
不同地區看待全球大學排名的視角也不盡相同,例如日本媒體報導追究排名36名的東京大學、54名的京都大學怎麼被中國學校超越了;英語世界的國際視野的媒體,關注全球前五大的牛津大學、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等。THE公布排名之時,還特別撰文中國的大學實現了歷史性飛躍,並宣稱這是2011年改為目前的統計方式之後,進入前100名的中國大學比去年增加一倍,達到6所,美國與中國的高等教育的差距正在縮小,有些領域中國甚至超過美國。
全球大學排名競賽浩浩蕩蕩,評鑑機構蒐集各校的次級指標去作被動排名的時代已經過去,花大錢砸預算去迎合排名機構商業模式的軍備競賽才是現實,商業利益龐大到THE和QS分家(編按:THE與QS有何不同?)。事實上,排名機構不會告訴各大學各項指標到底如何評比,但會告知受評比者怎麼輔導加強、怎麼瞭解排名、怎麼提升排名,於是中國的頂尖名校通常會成立相對應的部門,參與全球大學排名的軍備競賽,這場戰役的重要性不遜奧運。
回過頭來看,台灣的國立頂尖名校或私立名牌大學,若要積極參與全球大學排名這一場金錢交易遊戲,恐怕得花更多預算和人力成立相對應部門,去爭取機構排名的指標最大化,但台灣的納稅人、民意代表、立法委員怎麼去思考國立大學砸大筆預算去買排名機構的廣告,恐怕會有一番爭論。無論THE或QS,從來都不是客觀的數據評比,而是一場主動迎合指標的商業交易,排名機構要驗證評比大學提供數據真偽,其實是非常難以判斷的事情,尤其是各校填報的數字出現巨幅波動的異狀。
西進留學要前有定見:勿拿全球大學排名指標作為兩岸的選校標準
學術圈向來對各類型全球大學排名新聞呲之以鼻,但讀者們必須瞭解全球大學排名機構的遊戲規則,勿拿廣告性質的大學排名作為升學、進修、留學的判斷依據。台灣家長近年來吹起一股對岸的清華、北大、復旦、浙江、上交、人大等名校迷思,在全球大學排名遠超過國內的台大、清大、交大、成大、政大等,就提早「超前部署」地將高中畢業生送往中國名校,此舉並不明智。
事實上,台灣的學術環境自由,學術資源豐沛,學校教師在各項教學及學術活動的進行方面,有絕對自主的權利,與中國學術環境首重人治與遵循黨政領導是迥然不同的。
試想:台灣學生若選擇同為THE全球大學排名20名美國杜克大學就讀,畢業後選擇留在美國或回到台灣,較能把杜克大學的學術光環在職涯上兌現,但就讀北京清華大學的最佳出路,可能就是選擇對岸的工作機會去接地氣,但台籍同學即便拿對岸名校光環也不如在地同學吃香,同為全球大學排名第20名的學術光環在台灣的產、官、學、研等求職發展的兌現率,北京清華就遠不如美國杜克大學,這就是難以言喻的政治障礙。
筆者鼓勵研究生階段可以考慮赴對岸進修,或許對尋求當地職涯機遇更佳,但不甚建議學測成績不錯的高中生,除非已有超乎常人的心智成熟磨練,而且對早早去體驗對岸高校不正常的競爭壓力已有一番覺悟,否則還不如留在台灣國立名校培養全球化的競爭力。人生在13歲、18歲、23歲、30歲階段選擇出國進修,其實各有利弊得失,自己想清楚出路勇於面對,會比仲介機構和大學排名胡亂指路來得更好。
作者 / 林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