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應該說是「中共太子黨」)背離了中國廿一世紀和平與發展的主旋律,各種後果已經出現。美國國務卿龐皮歐最新演說《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即直言,若自由世界不改變中共,中共必將改變我們。他呼籲全世界共組「新的民主聯盟」,反抗中共的「新暴政」。在中共與自由世界進入全面對抗下,四十年來中共受益極大的「戰略機遇期」是否也可能跟著提前結束?
對於中共的戰狼外交及强勢擴張,企圖全球爭霸、消滅普世價值、建立以中共數位極權為中心的世界秩序,這個習近平的「中國夢」終於驚醒了自由世界,其反撃也由貿易、高科技產業向人權迫害、智財竊劫、網通侵略蔓延,要求阻斷紅色供應鏈,最後伸向軍事、外交。在軍事方面,美國已公開宣布中共的南海主權主張及行動「不合法」,並直指中共「是美國首要戰略競爭對手」,美國為捍衛印太安全不惜一戰。在外交方面,美國更已限時關閉中共駐休士頓總領事館,川普還預告可能關閉其他領館。
當軍事外交都已成為冷戰戰場,熱戰在全面對抗下(中共的戰狼外交就是對抗到底、睜眼瞎說到底)也可能一觸即發,廿一世紀以來中共自信滿滿且受益極大的所謂「戰略機遇期」,是否也可能跟著提前結束?
中共「戰略機遇期」的構想來自鄧小平,目的是要爭取較長和平時間,將中國建設成小康社會。而從2002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始,江澤民在報告中就強調「廿一世紀頭廿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此後「重要戰略機遇期」一詞也成為中共官方話語,胡錦濤及習近平時期都繼續延用。
關於「戰略機遇期」,中共重要智囊胡鞍鋼在他主編的《中國大戰略》(2003年1月出版)一書認為,廿世紀九〇年代中期中國面臨了「歷史上大國興起的極好機遇」。他表示廿世紀至今,有三個大國獲得這種發展機遇,一是美國,二是二戰後日本,三是中國,「從1980年左右,中國進入經濟起飛階段,如果發展勢頭能持續到2020,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從而改變21世紀世界格局。」他把一個國家的發展生命週期概括為五個階段,即成長期、迅速崛起期、強盛期、相對緩慢發展期、相對衰落期,並視1950至1980為中國的成長期,1980至2020為迅速崛起期,若繼續發展順利,之後中國將進入強盛期。
而什麼是「戰略機遇期」?我在2005年的《台灣也要把握戰略機遇期》一文指出:「就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發展機會,周圍的環境及空間都對發展有利,可以全力推動經濟及國力升級,達成強國富民目標。」我同時指出:「近年台灣政治能力及經濟能力衰退,綜合國力正在下降;相對的,中國的政治能力及經濟能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上升到百年未有的高度。其重要原因就在中國把握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台灣則白白浪費戰略機遇期。
我文中引用了胡錦濤主政時在中共政治局的談話:「歷史一再表明,機遇極為寶貴,稍縱即逝。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把握住了機遇,落後國家及民族即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而喪失了機遇,原本強盛的國家及民族也會不進則退。」我借用胡耀邦「和平」遺產(胡耀邦不只熱心和平發展,還支持民主自由)繼承人胡錦濤的話,是要警告沈溺於統獨意識形態惡鬥及產業大量西移(卻未有效管理)的阿扁時代台灣,已把名列亞洲四小龍前茅的一切經濟及政治優勢揮霍殆盡。依理類推,同樣的警告也適用於今日沈溺於戰狼外交及強勢擴張而遭自由世界抵制的習近平時代中共。
胡錦濤之難能可貴,在於他不只是胡耀邦「和平」遺產的繼承人,提出了中國「和平崛起」的方向及命題,而且他還重視兩岸「一中各表」暨中國內部「和諧社會」的「求同存異」精神。在他主政時期,中共十六大報告「維護世界多樣性,提倡國際關係民主化及發展模式多樣化」的主張被切實遵行,如一本討論「族際政治」(2010年出版)的書就高揚「新的文明觀—在差異中求和諧」,指必須承認不同文化觀和價值觀都有同等「合法性」,才能使各種文化間的相互理解及尊重成為可能,「這是在具有文化多樣性世界保持和平共存的先決條件,是一種面對全人類的觀念。」
也正由於胡錦濤的相對寬厚,中國大陸自胡耀邦開啓的思想信仰言論鬆綁,在胡錦濤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不僅思想著作活躍,普世價值也在中國知識份子心中獲得一定地位。
不幸,胡錦濤「和平崛起」「(不同文化、族群)和平共存」及「在差異中求和諧」的新文明觀,到了被稱「毛澤東第二」的習近平手中,全被掦棄:對外展開戰狼(攻擊丶報復)外交及強勢擴張;對內則逐一清洗及準備清洗不同族群、制度、信仰,新疆香港及不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台灣都是例子,如同毛澤東當年清洗西藏。連主持民間公平正義的維權律師都發生了全國廿三省範圍的大抓捕事件。更不必說普世價值著作全面下架、「數位極權」全面實施,成為毛澤東2.0。而且不只對基督教、伊斯蘭教的打壓迫害加劇,回復毛澤東時代作風,甚至中國各地佛像石刻及台灣佛教界證嚴、淨空法師等的著作都被下令禁毀。
誠然,中國經過四十年「戰略機遇期」的快速發展,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國際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存底更多年蟬聯世界第一,鄧小平所謂的「有所作為」及江澤民所謂的「大有作為」,都是希望反映本身實力。但和毛澤東、習近平不同的是,鄧小平是指在「韜光養晦」下的「有所作為」,中國反霸而絕不稱霸。依據黨內詮釋,「韜光養晦」就是要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採守勢,避免鋒芒畢露,「有所作為」就是要在國際上樹立起維護和平、反覇制戰的道義大國形象。
習近平(應該說是「中共太子黨」)背離了中國廿一世紀和平與發展的主旋律,各種後果已經出現。美國國務卿龐皮歐最新演說《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即直言,若自由世界不改變中共,中共必將改變我們。他呼籲全世界共組「新的民主聯盟」,反抗中共的「新暴政」。在中共與自由世界進入全面對抗下,四十年來中共受益極大的「戰略機遇期」是否也可能跟著提前結束?
曾是胡錦濤屬意接班人的中共總理李克強,最近在中共國務院常務會中有感而發:「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做事一定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這番勸說不知道習近平及中共太子黨聽不聽得進去?
作者 / 孫慶餘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原文出處: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