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力推正名制憲公投是走在前面,希望促成國家正常化。立法院終於準備修法,外交部是不是也該順應時代,以台灣為名申請加入世衛組織,作為一個新的開始?
立法院8日一讀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刪除條文中的「國家統一前」文字,改為「因應國家發展」與「國家管轄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時」引發社會議論。
外界將焦點放在修改「國家統一前」用詞,不過真正影響的角力點其實在,尊重大陸淪陷的歷史事實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
如果通過將會是我國政府第一次於國際或國內都不再稱領土範圍及於中國大陸,此舉無疑是國家方向的重大改變,可能被中國和中共同路人指為法理台獨。
不難預料,隨一讀通過,中國國民黨、民眾黨將會劇烈反彈,而修正現行條文中用詞,類似用詞也出現在憲法前言,時常被統派人士拿來說嘴,例如「憲法明定」或「有種修憲」等用語,更是屢見不鮮。
憲法前言意義不大,法界普遍認為前言與內文效力有別,頂多為宣示性或反應當時歷史背景,不是明定國家必須要統一。即便承認要統一,也不可能「被對方統一」,要相反過來反攻大陸統一中國。
不過,這反而凸顯憲法與事實脫節的荒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作為轉化憲法增修條文的法律依據,意義重大。尤其,確認「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為現存國家的領土範圍,將是威權時期國府撤退來台,台灣民主化以後,政府將首次面對領土大幅減少的事實。
以往國民黨與統派最喜歡攻擊「民進黨執政有種就獨立」。就算稱自己為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準副總統,也是主張台灣已經獨立與中國互不隸屬。台灣本來就獨立於中國,相信除了紅色,其他藍色、白色應該都不敢否認。
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後立場一致,「台獨」過去被國民黨污名化,中華民國難道還代表全中國,或在國際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爭取中國代表權。以民調來看,同意大中國論述,只剩不到一趴的支持度。
唯一可以拒絕修法的原因,只有防疫優先,但現在不僅疫情趨緩,而且正因為疫情緣故戳破以往黨國立場的假面具,讓民眾從來沒有如此重視國族與主權議題。有關 WHO 與 WHA 加入的議題,外交部日前才說可能以「中華台北」名稱爭取觀察員資格,坦白說「中華」開頭、舉凡接民國、台北、航空,英譯還不一樣就是Chinese?
民間力推正名制憲公投是走在前面,希望促成國家正常化。立法院終於準備修法,外交部是不是也該順應時代,以台灣為名申請加入世衛組織,作為一個新的開始?
作者 / 陳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