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少子化已成事實,多數的私立高中職、私立大專院校都可能成為時代的眼淚,當我們開始檢討起了何謂技職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多看看那些堅守著技職精神的高職,讓在這個99%高職生都投入科大日校的環境下,仍確實的做好實作課程、提供學生學成技術並鼓勵就業優先的高職們能夠被大家看見,並因為鼓勵,而讓更多的高職願意找回初心,找回那個技術優先、升學次之的技職環境。
時間稍縱即逝,一年一度的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俗稱統測)又到了,就讀高職的高三生們即將透過統測,決定自己未來四年的去路。在四年前,我參加統測的時候,當時一心只想著能夠考個理想的成績、到一個理想的大學求學。四年後,不再是考生,對於統測這一個考試制度有了許多不同的想像後,不禁心想:我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樣的高職?
這四年來,台灣社會看著臺灣觀光學院、大華科大相繼易主,南榮科大與亞太學院也在時代的洪流中黯然退場,主流的民意檢討著大學過剩導致的種種弊端與社會問題,卻似乎沒有什麼人認真的討論,大家想要什麼樣子的高職。
在老一輩的人眼中,高職生是一個畢業即就業、學得一技之長便投入職場的一個學制。不需要科大,也不需要大學文憑,學有技術、刻苦耐勞才是高職生應有的價值與精神。
對年輕一輩來說,高職像是一個跳板,大約有八成的高職,教學主力都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在統測科目中解題,順利考取好的科技大學,成為學校升學紅榜中的驕傲。所以為什麼選讀高職,多半的原因是:不愛念書、聽說統測比較好考。甚至,像筆者這樣從高職出身,卻一路往普通大學研究所跑的技職人,也越來越多。
既然對於高職的想像天差地遠,那麼話又說回來,我們對高職的想像是什麼?又或者說,我們到底不鼓勵什麼樣的高職?這個命題我想了至少三年,這些日子陸陸續續看到高中職的退場消息和社會輿論,我想,或許台灣社會不鼓勵的,是以就業為導向、實實在在地上實作課程的私立高職吧。
當我們打開FB、PTT與各大媒體相關新聞底下的討論,當報導內容是有關私立高職學生技術獲獎、學校添購新設備、產學合作成功等等有助於提升學生技術,或者證明其技職教學能力、縮減產學落差的正面報導時,常常見到底下的留言對於校名的冷潮熱諷,甚至是對高職生學好技術這一件事情的不屑。
當台灣的教育部從我還在就讀國中就喊出的「選技職,好好讀,有前途」作為技職復興的口號,一路聽到成為了研究生,還是聽到一樣的口號。整個社會似乎也沒有因此對真正願意走技術導向的高職,多那麼一點點的友善。
以高職中比較著名的學校來說好了,莊敬高職、中山工商、育達高職、達德商工等校在實作設備的更新、教學能量與教學成果,都稱得上是高職中的模範生,其餘像是大成商工、大慶商工、泰山高中等校,在工科高職的相關競賽中,也經常有黑馬級的表現,但上述的學校,除了在教育部的評鑑或相關活動中,偶爾會被提及、口頭鼓勵外,多數的情形都是被視為後段高職、壞學生的收容學校。更不用談,協志工商在退場的前幾年,都仍持續在大大小小的技術性競賽中有不錯的表現。
當少子化已成事實,多數的私立高中職、私立大專院校都可能成為時代的眼淚,當我們開始檢討起了何謂技職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多看看那些堅守著技職精神的高職,讓在這個99%高職生都投入科大日校的環境下,仍確實的做好實作課程、提供學生學成技術並鼓勵就業優先的高職們能夠被大家看見,並因為鼓勵,而讓更多的高職願意找回初心,找回那個技術優先、升學次之的技職環境。
作者 / 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