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法繼續往下深究,遇難即止,那麼台大陳文成事件廣場的阻撓成常態,中正廟的轉型成紙上談兵,一旦任由時間吞噬世人對轉型正義的耐性,真相必將更為難解。若認清當前世代是釐清過往記憶的話,那又在等什麼呢?
日前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終於透過民間團體,由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成功募資到了1200萬元,並和台灣大學完成簽約。這條漫漫長路從2011年發起呼籲至今,歷時快十年才開始走到簽約動工階段。這過程的重重阻力,就宛若台灣轉型正義的困難縮影,陳文成事件與林宅血案都過了近三十年,至今仍然一團迷霧,即便促轉會昨天召開記者會談林宅血案,但一切似乎仍在原地打轉。
但當前社會已經邁入的轉型正義階段,並不在於只要問清下毒手的是誰,因為即便是下手的真兇,也可能是受制或受命於人。因此,更重要的是,這個體制內下令的是誰?這個共犯結構的全貌究竟為何?國民黨政權在社會與學校系統當中,如網狀密布的線人系統究竟長相為何?這才是現階段社會所最在意的,卻也是近年轉型正義討論中所持續缺席的—「加害者」是誰?這個「加害者」也才是我們現階段所最欲探究,卻也始終無法碰觸的一塊!
正因為我們看不清全貌,因此始終只能在政府當年故佈疑陣的錯誤證詞,與錯誤線索當中打轉。正因為當年連證人可能都是精心安排的演員,那麼只單論刑案線索恐怕始終大海撈針。但難道當年所有決策者都已作古嗎?當年能夠參與國民黨高層決策者甚至幕僚人員,刑事系統與情治系統相關知情人士,又是否都真的都已作古呢?包含當年陳文成案時擔任新聞局長的人,才剛選完第四次總統,記憶清的很,怎麼都不找來問呢?
筆者認為,若不從頭爬梳體系組織方式,國民黨對校園滲透的結構,情治機關對社會層層的滲透,那麼各種轉型正義的討論,最終只能停留在國家元首鞠躬與數不清類似的紙本論文,這些討論就會顯得儀式性與乏味,漸成大家記憶愈趨模糊的一塊。若無法繼續往下深究,遇難即止,那麼台大陳文成事件廣場的阻撓成常態,中正廟的轉型成紙上談兵,一旦任由時間吞噬世人對轉型正義的耐性,真相必將更為難解。若認清當前世代是釐清過往記憶的話,那又在等什麼呢?
作者 / 慎之(台灣大學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