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兩黨是否要聯盟?只有5席的民眾黨結合38席的國民黨,會是國民黨前主席吳敦義所說的泛藍聯盟,還是蔡壁如口中的在野大聯盟,答案很明確。基於利益而結合,到頭來也是基於利益而離開。
前台北市府顧問、新科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日前拋出「在野大聯盟」構想,引發關注。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曾銘宗近日表示,兩黨團應有初步合作空間,鑑於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主張推動民生議題與中國國民黨理念相近。曾銘宗強調可先從民生法案建立合作默契,若有基礎也可考慮組成聯盟,共同推動民生與經濟建設。某種程度也呼應柯文哲遞出的橄欖枝,「要避開意識形態的政治,專注推動民生議題。」
不過,避開「意識型態的政治」是延續社會大眾對意識形態的誤解。意識形態不僅在統獨議題範疇、舉凡任何立場、理念,關乎何種領域都是意識型態的範圍所在,以生活的例子而言,意識型態像是鏡片一般,透過它了解、觀看世界的視角。如果有人以沒有意識型態作為藉口,形同眼睛矇上了黑布,看不穿背後的企圖,反而可怕。引用「政治的意識形態」一書中描述,理念與意識型態藉由多種方式影響政治生活,提供我們了解與解釋現狀的一種視野,幫助我們設定目標 ; 形塑政治體系 ; 成為凝聚社會的一種力量。
任何意識型態的理念都會關乎理論與實踐,需要透過同一個理念凝聚,曾銘宗「這點與中國國民黨理念相近」是凝聚的概念。而時代立委當選人邱顯智第一時間在臉書問「跟國民黨共組是什麼概念?」是直接指出凝聚問題的核心。柯文哲經常提起挑雙方可接受的合作,不需要一昧反對到底,似乎是想保持合作既競爭的關係,只是以往經驗柯文哲的合作對象通常都會被倒打一耙。
究竟兩黨是否要聯盟?只有5席的民眾黨結合38席的國民黨,會是國民黨前主席吳敦義所說的泛藍聯盟,還是蔡壁如口中的在野大聯盟,答案很明確。基於利益而結合,到頭來也是基於利益而離開。特別國民黨在立委人數、協商、提案經驗上遠高過民眾黨,到底誰需要誰,或哪一方出的力較多,現在不好觀察,最好的說法是兩方各取所需,一方需要倚靠堅實力量,一方可能需要委員會上的支持,更別說立法院的政治大秀上,還有更多可以琢磨。
另一個合作圓滿的結局,是兩方必非競爭關係,例如民眾黨取代國民黨的位置,合併的結果。一方被消滅之後統一,也不存在競爭。對於如此結果,前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台北市議員李明賢在接受《中評社》專訪時,已經提出預警「如何守住第二大黨才是未來的重點,而目前最大的挑戰就是一舉挺進國會的民眾黨。」如今國民黨立院黨團聯合民眾黨的作法,不知李明賢會做何表示。但國民黨做出錯誤選擇,把自己逼上鋼索的困境,也並非第一次。
民眾黨在立法院能多快,借用國民黨的人數優勢,貫策柯文哲的理念,闖出民眾黨號稱「新政治」的名號,幫助同黨推派的候選人在2020年選舉中勝出,或許民眾很快就會看到。
作者 / 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