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選舉中未能積極參與的綠黨與台灣基進,比起時代力量、民眾黨、更能帶給藍、綠之外選民期待與新選擇,一個是主攻環境保護、乾淨能源與農業優先的清新力量,另一個是堅定台灣獨立基本價值的抗中先鋒。倘若每一次都要喊「給小黨一次機會」為何不可以給綠黨、台灣基進一次機會。
選舉進入最後倒數,總統辯論會結束後。有別於總統大選,藍、綠投票意向大致底定,各區域立委、不分區政黨票仍呈現混亂態勢。藍、綠陣營力求守住基本盤面,行有餘力在從支持者群中拓展新票源。第三勢力則紛紛加強爭取中間游離選民的支持,將政黨票投往所屬政黨。
有鑑於此,各種光怪陸離的議題吸睛手法,不斷出現,日前堪稱最突兀的政治宣傳,莫過於台北市長首度表態「沒有意外,2024會選總統」的重大宣示。早在先前,柯文哲陣營就已透過訪問有意無意的營造「亡柯感」,打出立委選舉若沒有選好,就很難有2024的暗示,這也讓各界看穿民眾黨面臨選情告急的窘境。無獨有偶,時代力量也早早打出「亡昌感」作為與民眾黨支持者高度重疊的另類號招,僅僅在20幾天後就會發生的「亡昌」對比四年後才會發生的「亡柯」,哪一個情緒勒索比較有效,有待開票檢驗。
尷尬的是,黃國昌曾喊出「絕對不會放在不分區立委名單」、柯文哲也說出「第一任不要想第二任,做第二任不要想總統」現在兩人「還沒換位子就已換了腦袋」打破職位決定立場的「邁爾斯定律。」如今兩位都必須接受外界批評跟質疑。尤其,民眾黨、時代力量,政治權謀的操作上,是否就比較「乾淨」又是另一個能夠觀察的角度。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會不會死在沙灘上?誰也說不準。何況,民意如潮水,後浪風光能幾時,就怕轉眼落得「還不是一樣」的失望。對於,民眾黨以柯文哲為主體,時代力量拿不出新意,頻頻靠黃國昌咆哮爭取版面,誰會先讓選民覺得跟舊政治「還不是一樣」。這才是民眾黨、時代力量打著新政治旗號需要擔憂的課題。
特別是倚靠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時代力量、柯文哲,也容易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消亡。部分政治勢力會消逝,是因為更新更好的東西取而代之,還是有一些古老和具有活力的東西會以新面目出現,這點不好說。至少選民現在了解,繼有的政治團體,不必然不好,新興政治團體,也不必然就更好。
不變的是,經過一次次選舉檢驗,好的會留下,壞的會被淘汰。從菁英主義到公民社會參與,政黨能拿出什麼好料跟心意,才是民眾在意的重點。
觀察兩個小黨的立委選戰策略,民眾黨、時代力量都採取放棄區域立委,下重本在不分區的高低資源搭配。這時不分區名單的內容、想達到的政治目標為何?就會扮演影響的重要角色。如果民眾黨不分區立委,按照柯文哲說法「選不好確實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畢竟2022到2024,那個能量要撐過去…」只是用來當作延長柯文哲政治壽命的「保溫」作法,那不要投民眾黨也罷。而時代力量經過立委林昶佐、洪慈庸和年輕世代吳崢、林亮君的退黨出走,「昌敏明體制」的形成,即便打出還算好看的不分區名單,未來不分區立委的幕後操盤,不難預見仍然脫不了「昌敏明體制」干預。
反而,在之前選舉中未能積極參與的綠黨與台灣基進,比起時代力量、民眾黨、更能帶給藍、綠之外選民期待與新選擇,一個是主攻環境保護、乾淨能源與農業優先的清新力量,另一個是堅定台灣獨立基本價值的抗中先鋒。倘若每一次都要喊「給小黨一次機會」為何不可以給綠黨、台灣基進一次機會。
作者 / 斯提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