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外送員在路上看到道路坑洞、塞車路段、交通事故、治安案件等狀況,以及外送至顧客家門口時,發現家暴、吸毒或犯罪嫌疑等異狀,透過app即時回報,透過外送平台的機制修改,以及app的即時回報功能,將使這些創新的公共服務成為可能。
外送員騎機車到處趴趴走,是今年台灣社會的爆紅現象,也引起媒體的持續報導,而焦點大多放在外送員的個人身上,從月入十萬元的高薪,到車禍傷亡的不幸消息,讓社會大眾注意到外送員的勞動條件,也促使政府開始介入。除了對於外送員個體層次的關懷之外,本文想從社會整體的角度提出呼籲:外送平台不只是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也有兼具公共性的可能。
外送平台需要公共性的思考,主要有兩點理由。
首先,對平台業者而言,在營利的同時若能兼顧公共性,將可提升公司形象,而非外界眼中的血汗公司或企業巨獸;其次,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競爭,預期在不久的未來,將成為少數業者的寡佔市場,而且以外商為主,這些寡頭業者應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增加外送平台的公共性?從外送平台的特質來看,數量可觀的外送員大軍每天在城市內到處穿梭,其實對當地市政府而言,有成為公共服務第一線耳目的潛力。
例如外送員在路上看到道路坑洞、塞車路段、交通事故、治安案件等狀況,以及外送至顧客家門口時,發現家暴、吸毒或犯罪嫌疑等異狀,透過app即時回報,將這些寶貴的第一手資訊,馬上通知市政府交通、社福或警政等單位處理。
再舉一例,若將深夜時段等候接單的外送員,透過app引導所經路徑,發揮類似社區巡守隊的性質;就像夜裡在巷口的便利商店,透過明亮的招牌與燈光,有助於降低夜歸民眾的不安全感,也能減少宵小趁黑夜蠢動的機會。
這些事都是傳統的外送員無法做到的,需要平台業者修改app的系統設計,以點數或評價等獎勵機制,讓外送員在接單的同時,有隨手做公益的誘因;甚至以現金回饋(可與市府合作分攤)增加外送員的部分收入,在單位時間發揮更大產值。
總而言之,透過外送平台的機制修改,以及app的即時回報功能,將使這些創新的公共服務成為可能。
作者 / 路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