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選舉還有半年,記取教訓,把時代力量的支持者重新找回來,雖然不能期待完好如初不留疤痕,但路必須要走,成本必須要擔當。
你如果不意識到危機的存在,政治如戰場,敵人就在遠方微笑看著你。
8月以來,時代力量發生的震盪實在太多,高路以用,林昶佐,洪慈庸接連退黨,甚至是邱顯智也因為負起政治責任,而選擇辭去主席負責,一個治權的結束,讓時代力量日後的發展看似能夠更新平和,但因為黃國昌遲遲不表態是否參選連任,汐止區的區域立委,也讓時代力量內部沉積已久的不同路線和聲音,真正的浮出檯面。
代表新政治的路線之爭
林昶佐和洪慈庸接連退黨,頓時是讓時代力量的支持者感到錯愕,加上高路以用被黨中央決議停權,時代力量在面對2020大選剩下不到半年的時間裡,立委席次從五席,掉到剩下兩席,一席是遲不表態的區域立委黃國昌,一席是不分區的徐永明,在去年的議員選舉中,一口氣拿下全台16席的時代力量,原來的發展真的是讓人期待的,事情演變至今,不敢斷言失敗,但無疑增添一些詭譎的氣氛。
根據林昶佐和洪慈庸在退黨聲明中表示,時代力量黨中央,對於明年總統大選要支持誰,遲不表態。對於政黨路線曖昧不明,在決策委員會中也不願意溝通,導致時代力量發展受阻,很多事情都不能清楚明白的說明,不能大方支持蔡英文總統,是退黨的主因。
有人說,這是所謂小綠的型態
另一邊,黃國昌認為,時代力量應該保有自己的路線,不能淪為民進黨的附庸,除了嚴格監督政府執政,更甚的是堅持時代力量創黨的價值,公開透明,筆者認為,雖然目前柯文哲,郭台銘,王金平,三人選總統的戲碼還未結束,惟即便只端看目前檯面上已經宣布參選總統的韓國瑜(國民黨),蔡英文(民進黨),楊世光(新黨),很難想像時代力量在政治光譜上的選擇,會去支持蔡英文連任以外的選擇,只是一個政黨之所以能夠成為獨立的政黨,而不淪為他黨的附庸或派系,勢必要能夠拉抬出自己的價值,合作可以,但融入不行。
而且強力監督一直都是時代力量表現的態度,儘管態度上支持蔡英文連任,但民進黨還是有一些細節沒有做好,例如時價登錄2.0,這是蔡英文在2016總統選舉中的政見,時至今日,每當時代力量試圖在立法院中提起討論,往往造成擱置的也是民進黨立委,對於追求新政治公開透明的時代力量來說,面對民進黨中仍保有的陳舊思維和派系傳統,不能完全靠攏,冷靜思考應該不能理解。
所謂昌敏明體制
時代力量台北市議員黃郁芬在蘋果日報論壇寫道,其實路線之爭或許是假議題,真正讓時代力量發展窒礙不前的是,由黃國昌為首,陳惠敏前秘書長,及立委徐永明組成的(昌敏明)體制,黃郁芬認為,因為這種派系的積累,讓時代力量受限於舊政治的傳統思路,所謂新政治,只是想像。
然而筆者認為,基於邏輯貫徹,我們也可以把黃郁芬所認同的挺蔡,與民進黨合作路線,歸類為某種,林昶佐體制,不是嘛?
大家都是同個政黨的夥伴,共受黨的成功榮辱和資源的培養,姿意的把別人的政治光譜扣上一頂派系的帽子,並不會讓事情更好。
劍指黃國昌,無濟於事
身為時代力量黨員,我最詬病的,就是黨中央不該放縱任何人以黨員身分發言,即便基於言論自由,都該稍加限制。
時代力量立委候選人陳雨凡,多次在臉書專頁上發文,劍指時代力量會有這些紛擾,都是因為黃國昌的姿意妄為,不願意尊重黨的體制和對話。
引起兩派支持者的論戰,用集合的角度來看這個議題,筆者認為先要釐清,母集合之標的設定為誰,如果是時代力量的大局考量,那操作絕對不該如此,按照現況看來,我只能很保守的推估,是為自己的選舉考量,黃國昌那群人不想當小綠,所以想走安全牌,合作甚至禮讓的候選人,必須要在態度上軟化或切割,不管是符合選民的期待,或甚至是對特定政黨的忠誠。
劃分出屬於自己的時代力量價值和選票,這是我所能想像最卑劣的操作了,不是嘛?
黨主席改選才沒有那麼悲情
邱顯智請辭黨主席後,台北市議員林亮君即登記參選主席,惟因票數不足而被否決,最後是決策會推薦選舉,由徐永明當選時代力量黨主席。
消息一出,支持林亮君的黨公職,即在臉書發文表示程序有問題,林亮君被用票數羞辱等悲情字眼羞辱,若閱聽人看到標題,可能也會深覺得憤恨不平。
但是根據《時代力量黨章》第19條規定,「決策委員會成員互選黨主席一人,任期與決策委員同。黨主席因故出缺時,應由決策委員會重新改選,改選後黨主席之任期,至原任期屆滿為止。」並沒有規定,決策委員互選必須經過登記,因此依照時代力量本身規章的法理,徐永明當選黨主席,才沒有他們所說的那麼悲情。
時力危機,會是轉機?
身為政治工作者,我期許有更多第三勢力的發展,除了有更多聲音的展現,更重要的意義是我們不需要再被藍綠兩個政治光譜的極端所代言。
時代力量以目前的政治市場來看,確實是上述的代表,如何把餅做大,而不是透過內耗消耗殆盡,著實是目前比較棘手的問題。
筆者認為,林昶佐和洪慈庸相繼退黨,高路以用被黨團停權除名,都對時代力量影響重大,逝去的不會再回來,時代力量不會是過去的時代力量,不能期待復原,那至少革新呢?
也許近期有諸多紛擾,如何穩住陣腳,求同存異或許是目前看來較為穩定的解方。
距離選舉還有半年,記取教訓,把時代力量的支持者重新找回來,雖然不能期待完好如初不留疤痕,但路必須要走,成本必須要擔當。
你如果不意識到危機的存在,政治如戰場,敵人就在遠方微笑看著你!
作者 / 楊履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