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的問題在於「心口不一」的雙重標準,經濟學家用「偏好偽裝」來詮釋這種行為,政治人物在某種社會壓力下,會隱瞞自己真實慾望的行為。當柯文哲越說「從沒想過選總統」、「很不想選總統」某種程度已經洩漏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只是「夭鬼假細禮」。
台北市長柯文哲5日砲轟總統蔡英文「妳沒有貪污,但妳旁邊的每個人都貪污阿」引發社會熱議。事後被媒體問到是否像府方道歉?柯文哲仍重批,「我們一直希望給小英反省改進的機會」、「我們也不是故意要批評她,但要有反省改進的能力」也反問「我要道歉什麼?」顯然柯文哲堅持自己沒有錯。
有趣的是,府方回應中提到就像柯市長常說「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媒體人林瑋豐也整理出近兩年柯文哲至少講過八次「指控要有證據」如今為選舉卻是違背自己的原則。不難理解,柯文哲是為組黨籌備大會的宣傳,提前編織媒體曝光的策略。從痛批內政部「消息走漏」開始,就是按照教科書照本宣科,現在的砲轟戲碼,也不會讓人意外,反而讓人感到厭煩。
特別是政治訊息發布正常管道外,就是玩這套「洩密操作」的手法。政治人物不只單一管道傳遞訊息,非正式的管道不少,當你聽到某台、某報獨家的時候,就要懷疑「誰放消息」與「誰能得利」。
消息外露的基本模式。第一,政治人物自身「有意」洩漏。第二,當事人稱「希望保密」,卻被內部人員刻意傳出,以負面手法處理爭議問題。無論哪一種,都換湯不換藥。結果不外乎政治人物與媒體互相利用,一方渴望重大新聞,一方藉由爆料手段釋出特定主題,暗地裏操縱報導方向,希望進一步能主導未來政治議題走向,遂行自身權力大夢。
華府資深記者同時也是普立茲獎得主海瑞克史密斯,曾形容「洩密是每一個參選權力遊戲者必備的基本工具…自總統以降,當某人想在某議題上改變權力平衡關係時,大家會採取此此手法」一般小老百姓或許也都能理解,例如,人事任命之前總會放出風向球,柯文哲還因此痛罵民進黨說謊成性,卻忘記自己市府人事任命案也是如出一徹。
柯文哲的問題在於「心口不一」的雙重標準,經濟學家用「偏好偽裝」來詮釋這種行為,政治人物在某種社會壓力下,會隱瞞自己真實慾望的行為。當柯文哲越說「從沒想過選總統」、「很不想選總統」某種程度已經洩漏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只是「夭鬼假細禮」。以後再看到柯文哲老調重彈的左罵藍、又罵綠,捧高自己的時候,我們都要有先見之明,柯文哲又在為自己2020或2024未來總統大位鋪路。
作者 / 陳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