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個支持揭弊的公民,弊案是一定要處理,然而政治不是一門自走砲、地圖砲,更多的時候,政治需要評估、判斷、溝通、妥協,時力做為一個有幸崛起的第三勢力,若總是以一時之快而不計代價,不禁令人擔憂時代力量的下一步何去何從。
蔡英文總統的外交之旅意外爆發「菸案」讓外交成果埋上重重的一層灰,民眾對於政府的「超買」說法明顯不買單,為尊重民意,姑且稱之為「走私」。一個國家的官僚體系之龐大、錯綜複雜,要完全沒有弊案,站在人性的角度可說是可遇不可求,然而政府對於弊案的反制與嚴辦的決心,我想,應是所有執政者應當擁有的基本信念。
9千多條的「走私」,顯示出政府部門在長期的官僚體制下,握有權力的高層與承辦人員,被金錢與權力沖昏了頭,選擇鋌而走險的僥倖心態成為壓垮國家機器的最後一根稻草。權力的本質(Power)即是控制(Control)與影響力,恰巧的是,暴力(Violence)的本質正好是濫用權力與控制,換言之,菸案所代表的,是掌握、利用國家機器來濫用權力的「暴力」。
向暴力說不,是我國在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上,最簡單扼要的口號與目標,對於濫用權力,造成國家任一形式的暴力與舞弊需要被揭開、嚴懲嚴辦、追查到底,絕對沒有問題,也不應姑息養奸。只是,作為一個前時代力量支持者,眼看菸案爆發的延燒狀況、後續發展,不禁想問:大家都說政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每一個事件的處理,涉及到精密的評估、判斷,那麼這次的菸案,國昌老師做好評估、判斷與溝通了嗎?
評估,不是評估菸案是不是應該被揭發,而是評估菸案本身涉及的層級、體制與脈絡,接著才是評估揭發弊案的時間點、風向的設定、對盟友政黨與自身政黨的傷害程度是不是適切、可接受範圍內。
判斷,是指在選擇揭弊後,要在何時揭弊、試圖要將風向帶往哪裡、揭弊對於自身政黨或國家體制的益處在哪裡,簡而言之,判斷與評估,是為了確保揭弊是利己、利他、在控制範圍的。
至於溝通,不可諱言,時代力量雖然作為第三大黨,其支持群眾仍有一大部分是介於泛綠陣營間擺盪的泛綠第三勢力選民,甚至在2016年大選之所以能成為第三大黨,很大一部分也是承蒙民進黨的支持與提拔。在這裡不談與他黨的恩情,談黨內的協調與溝通。
2017年初,馮光遠先生宣布退出時代力量,以「國運昌隆黨」諷刺國昌老師所帶領的時代力量成為了一人政黨。如今2年過去,許多事件緩慢的應證著國昌老師與時代力量間巧妙的關係似乎真的有「一人政黨」的既定印象。
以菸案來說,菸案本身與黨國體制、官僚體制的共犯結構脫離不了關係,然而菸案的影響層面之大,時代力量作為與民進黨應仍有合作空間的第三勢力,即便不顧民進黨的選情,也應在黨內與黨內高層、立委候選人們做足溝通。畢竟,選舉是現實的,政治的實踐過程中脫離不了選票考量,為了時力自身的選戰策略做議題的設定與操作,應是政治現實所考量的重點之一。
然而,菸案的爆發過程,做為一個公民,除了國昌老師一枝獨秀、砲聲隆隆外,實在看不出時代力量在菸案上議題操作與立場表述等。這樣的一枝獨秀固然精彩燦爛,但燦爛之後對於時力的布局是好是壞,恐怕已經不言而喻。
做為一個支持揭弊的公民,弊案是一定要處理,然而政治不是一門自走砲、地圖砲,更多的時候,政治需要評估、判斷、溝通、妥協,時力做為一個有幸崛起的第三勢力,未來已經無法以新秀自居,若總是以一時之快而不計代價,不禁令人擔憂時代力量的下一步何去何從,畢竟,正義是需要高強功夫的,沒有高強功夫的正義,恐是匹夫之勇。
作者 / 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