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瑜因上任不到半年,就決定競選總統而引發爭議。無需高深學問,也可以判斷這是對高雄選民承諾的背棄。對於學生點出落跑市長的現實,無論主觀上被認為是「嗆聲」或「建言」,都是民主政治的表現。
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連續參加幾場,高雄教育局主辦的市長與優秀畢業生合影活動。接連被國、高中畢業生以標語、道具、書籍等創意方式,當面「建言」。也因此佔據媒體版面,但也引來不少針對學生的各種批評。
這類來自社會各界的批評,也並非都來自「韓粉」,或至少是表面上政治色彩較淡,並且有一定受人尊崇的社會地位。例如,校長、老師。較能針對學生的行為本身做「理性」討論。而不是單純只能廣泛的從表達意見學生「態度」上出發,正如網友常說「當長輩用歪理講不贏時,就會說你沒大沒小」。確實,如果觀察常見無關說理邏輯的反駁方式。事實上是混合型,包含「辱罵」帶有不理性的「人身攻擊」,同時也會「批評態度」。
不過在畢業生的個案上,在人身攻擊、態度上,某種程度已被限制,因為在場學生都是優秀學生,過去常有「不好好唸書,去扯政治的說法」是不成立。同個脈絡上延伸出另一個更深一層的討論,究竟這些敢於發言的學生是否有「獨立思考」能力,或者乾脆歸類為是「被人操控。」第一位學生受訪的影片就被變造成是受記者引導,更多指控是簡化為都是民進黨指使,甚至是認為學生是為成名、滿足未來從政的野心。
這種說法仍舊是延續看輕學生獨立思考的可能性,不只是利用權威限制學生自主。更多時候是利用不正確的證據,是「曲解」或把「無知」當成證據。企圖干擾說理過去,掩飾自己邏輯上的繆誤。
這類論述者可能很大程度具有「權威型人格。」單純以「保守派」不足以形容,更多時候是有「反民主」的性格,崇尚威權領導,以維護自己權威。特別是藉由去質疑學生有無能力分辨政治環境,是否了解民主憲政。骨子裡想說的是「你們都沒有資格評論」。換個角度而言,政治參與是否有高門檻,只有「專家」才有提問的本錢,這個答案應該是不證自明。
矛盾的是,韓國瑜的崛起是源自於「接地氣」的草根性格,因為能夠融入各階層,才能夠旋風式的颳起「韓流」。不料,現在卻有人用知識門檻來限制學生發聲。
事實上,韓國瑜因上任不到半年,就決定競選總統而引發爭議。無需高深學問,也可以判斷這是對高雄選民承諾的背棄。對於學生點出落跑市長的現實,無論主觀上被認為是「嗆聲」或「建言」,都是民主政治的表現。只要不涉及污辱與人身攻擊,就算還是學生又為何不可提出自己想法。
作者 / 陳冠甫